美国和越南达成了新的关税协议。根据7月3日特朗普宣布的内容,所有从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适用20%的关税,而通过越南转运的其他国家货物则面临40%的惩罚性关税。此外,越南海关与美国海关将实现实时联网,追溯商品来源地。美国还计划在越南设立专门的海关审计小组,进行突击验厂和物流链核查。
越南国内对这项协议反应积极,官方、学界以及股市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尽管股市尾盘有所回落,但整体情绪依然乐观。学界建议越南企业应提升本地化率,增加对原材料和配套产业的投资,以充分利用关税优惠。这将有助于越南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供应链,提高其国际贸易地位。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了1.8倍,同期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1.5倍。预计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将达到1380亿美元,而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将达到1440亿美元。越南预测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将达到7.6%以上,年轻人口占比高达40%,显示出强劲的人口红利。
历史上,越南曾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938年吴权击败南汉后独立。20世纪中叶,中越关系密切,中国支援越南抗法、抗美。然而,越南统一后推行扩张政策,引发边境冲突。1979年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此后十年边境冲突持续。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但矛盾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任何未经越南许可在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进行的研究、勘测活动均侵犯越南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越南将采取符合国际法和本国法律的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
美越关税协议短期内将降低越南纺织、电子等核心产业的出口成本,刺激对美出口增长。长期来看,有利于越南本土供应链的发展。美国可能施压越南减少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推动技术转移。例如,三星在越南的工厂可能加速本地化生产,减少从中国进口中间品。此外,协议还将为越南创造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美国企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投资,推动产业升级。
对中国而言,若要规避40%的关税,企业需将产能转移至越南或其他国家,或提高本地化生产比例。这可能导致国内产能迁移到越南或放弃出口,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协议可能推动更多国家加入对华贸易限制,形成“去中国化”的供应链网络,加剧区域竞争。中国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应对这些挑战,避免陷入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