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在金砖峰会上的宣言余音未落,印度却突然对中国制造的军事零部件进行突袭审查,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让人摇头。新德里表面上倡导合作,背地里却采取分裂行动,这不仅防不住中国,反而自断筋脉。
7月2日,莫迪在金砖国家会议上宣布金砖是新兴经济体合作的核心平台,并承诺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然而第二天,印度国防部就发布了一份全面军购审查令,针对装备中的中国制造零部件,尤其是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宣言犹在耳边,搜查令已在手,这种翻脸速度令人咋舌。
莫迪政府此举无异于自打耳光。印度虽然高喊“国产替代”、“自力更生”,但其无人机产业链七成以上核心部件依赖中国。没有中国的支持,印度的无人机产业几乎无法运转。班加罗尔的供应商也承认,全球大部分无人机产品来自中国,即便通过波兰等国辗转进口,源头依然在中国。
印度为实现“去中国化”,搞了多年却连零部件真伪都分不清,只能靠突查来弥补。一些印度企业为了糊弄上级和获取补贴,玩起了洗标签的游戏,将中国零件经东南亚转一圈,变成“第三方进口”。还有些企业吹牛皮骗补贴,引进西方淘汰的技术,成本飙升而技术吸收有限。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仅没能提升自身实力,反而成了无底洞。
印度陆军设计局声称消除中国零件是安全优先项,但自家的“塔帕斯”无人机项目因关键技术问题延迟五年,最终还是转向购买美国MQ-9无人机。放弃成熟可靠的供应链,硬要撞南墙,结果是成本飙升、效率低下、技术不过关。印度军方可能不清楚“去中国化”的代价,生产成本飞涨,交货时间延长,装备更新换代受阻,敌人可能已经逼近。
讽刺的是,莫迪政府在3月份停掉了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激励计划,原本希望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5%,但四年下来效果只有37%,补贴到位率不足8%。有印度观察家直言这是印度最后一次工业化机遇的溃败。莫迪政府一方面在国际上高呼“金砖代表多极化”,另一方面对自家装备中的中国螺丝钉神经紧张,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把国家发展逼入死胡同。
印度幻想的战略自主若不能正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注定是白日梦。一旦强行“硬脱钩”,印度那些依赖中国零部件的武器装备随时可能瘫痪。届时,新德里恐怕只能对着图纸干瞪眼。
莫迪的金砖宣言再漂亮,一纸针对中国零部件的突查令直接暴露了印度战略上的巨大裂痕。在合作的口号下忙着拆台,在发展的道路上拼命自残,新德里用虚假的安全感换取了巨大的代价。历史终会证明,面对现实、立足本分,比任何强行切割和盲目排外都要务实而智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