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民李先生遭遇的网约车从业纠纷,将网约车行业的经营乱象与法律争议推向公众视野。
2023年末,李先生通过招聘广告与汇车耀网约车公司签订合同,缴纳两千多元押金后开始从事网约车司机工作。然而,从业仅一个月,某天清晨他发现车辆不翼而飞,随后得知被公司收回。更让他震惊的是,不仅押金未退,还被告知倒欠公司一万多元。
对此,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一切均以合同约定为准,不回避法律程序,接受司机通过诉讼解决争议。这场纠纷持续一年多,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严重影响了李先生的正常生活。无奈之下,李先生向媒体求助。
根据李先生出示的合同显示,公司以其未达标为由收车。但李先生认为,双方签订的是三个月合同,即便首月未达标,后续两个月仍有时间弥补。
在李先生入职时,该公司在未经充分说明的情况下将其支付宝与小程序绑定,期间甚至出现不明扣费情况,而诸多关键条款在签约时并未得到清晰解释。一年多来,李先生多次沟通维权无果,如今只希望公司退还费用、解除支付宝绑定,并就长期困扰给予合理解释。
记者联系涉事的汇车耀网约车公司,公司方面的回应却与李先生说法大相径庭。公司法人暗示案件或已进入司法程序,建议李先生自行查询;车管虽承诺核查,但截至发稿未给出答复。
该公司的财务人员则详细说明,因李先生首月运营流水仅三千多元,远低于车辆每月四千多元的租赁成本,且存在车损、违章等情况,依据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车辆。同时,财务还强调,押金已抵扣部分费用,支付宝绑定需待费用结清方可解除。该员工坚称合同条款清晰明确,不存在强制签约,若李先生有异议,公司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透露公司已启动相关法律程序。不过,公司各方均拒绝记者实地查看车辆等进一步采访要求。
面对公司如此回应,李先生坚决不予认可,尤其对车损认定等争议事项难以接受。他担忧起诉这场纠纷将陷入漫长且结果难料的困境,直言部分条款签约时未深入说明,作为行业新人,难以察觉其中细节风险。
湖南四新律师事务所刘波律师指出,近年来租车跑网约车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防范此类纠纷的核心在于签约时的严谨审慎。他特别提醒,签订租车合同时,务必逐条研读押金退还条件、业绩考核标准、违约责任、单方收车权限及支付绑定授权等关键条款,切勿草率落笔。对存疑内容,应要求对方作出书面解释并留存。若不幸卷入诉讼,当事人需积极应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这场纠纷不仅是网约车司机个体维权的缩影,也反映了网约车行业规范与法律监管亟待完善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