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工老人 老龄化下的生活选择!
要理解日本的老龄化社会和超老龄化社会,需要了解其定义及背景。通常,当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7%时,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则被称为老龄社会。日本早在1995年就已达到14.6%,进入老龄社会。随着长寿比例不断打破世界纪录,日本进一步进入了超老龄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1%的社会。2010年,日本老龄化率已超过23%。
老龄化和超老龄化的产生背景主要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平均寿命延长,同时少子化也是重要因素。《2021年老龄化社会白皮书(完整版)》显示,日本总人口约为1.2571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3619万人。这意味着每2.1个15岁至65岁的人需赡养1名65岁以上的人,且这一比例仍在增加。
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65岁以上单身家庭每月生活费用约需16万日元,夫妻两人家庭则需约29万日元。然而,单身家庭可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仅为14.7万日元,夫妻双方分别为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家庭每月仅约20.5万日元,与必需的生活费用相差甚远。因此,在超高龄化社会的日本,物价上涨导致越来越多声音认为仅靠养老金无法维持生活。大数据表明,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预计未来还将大幅下滑,这使得老年人对财务状况和健康寿命感到焦虑,不得不选择继续工作,但实际却因种种原因难以获得工作机会,从而逐渐与社会脱节。
面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和民间都在采取措施,如建立“以地区为基础的综合护理体系”和支持老年人学习技能再就业。尽管这些措施看似积极,背后却反映了日本老年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在中国许多地区仍传承着养儿防老的习俗,而在日本,这种观念并不普遍。原因之一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子女外出谋生的习惯,这逐渐形成了日本的养老模式。此外,日本人有“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这也适用于家庭关系。日本完善的养老制度也让人们更倾向于个人化养老。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制度已捉襟见肘,老年人不得不继续工作。
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日本年轻人离家独立后很少或不与家庭来往,甚至在父母住院时也只偶尔探望。每年大年三十,日本电视台会播放一档呼唤子女回家过年的节目,令人感到心酸。
日本老年人面临养老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对于大多数普通日本人来说,养老问题充满惶恐感。因此,老年人退休后再就职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也提醒我们,中国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未雨绸缪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