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历经七十余年,终于迎来最新进展。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公布了该工程的拟选址位置和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既要抗洪又要防旱,还有泥沙沉积形成的“地上悬河”。黑山峡河段被视为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设高坝大库的河段,外界对其寄予厚望。专家认为,黑山峡河段在黄河上游治理开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对全流域调整水沙关系、提高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都非常重要。
从地图上看,黑山峡河段位于甘肃和宁夏接壤处,在甘肃境内也称“黑三峡”。由于涉及移民搬迁、开发模式、收益分摊等问题,该工程一度推进缓慢。如今时隔70多年,这一超级工程为何迎来加速期?对于甘肃和宁夏两地来说,它会带来哪些影响?
根据公示,项目拟选址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孟家湾村和常乐镇原上游村境内。自1952年开始论证,各方出于不同利益和考量,对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提出过多种方案。一级开发是指在大柳树只设一个大坝及电站,主要考虑黄河治理,实现农业灌溉、防洪治沙等功能;二级开发是在小观音和大柳树分别建设电站;四级开发则是设置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大柳树四级电站。后两个方案更注重发电能力,但大坝设置过多会导致库容规模小,不具备蓄水防洪的调节能力。研究显示,大柳树一级高坝开发将占用大量土地,涉及较大范围的移民搬迁,且大部分淹没区在甘肃省境内;二级开发同样会淹没大量优质良田;四级开发则可减少淹没耕地和移民数量。
显然,甘肃不愿淹没大量土地及搬迁大量村民,因此推荐四级开发方案,而宁夏则推荐一级开发,双方多次委托科研机构进行相关论证。此次拟选址公布推动了项目向前一步。根据公示,该项目拟用地总面积119公顷,其中拟占用农用地99公顷,大部分用地位于甘肃,这意味着现阶段推荐宁夏大柳树一级高坝开发方案。
此前,甘肃和宁夏两地已发布通告,禁止在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涉及多个乡镇和行政村。项目预计投资额也在不断上调,从最初的358亿元增加到915亿元。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经多个省份,滋养了数亿民众。但黄河流域存在水少沙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是“地上悬河”。黄河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防洪防凌形势严峻。宁蒙河段是黄河上游经常发生严重凌汛和洪灾的河段,但目前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现有河防工程标准较低。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以显著提高下泄水温,确保宁蒙河段零温断面大幅下移,解决宁夏河段不封河和内蒙古上段冰塞问题。此外,黑山峡水利枢纽也是南水北调西线的重要调蓄节点,可向临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项目建成后还将新增可开垦荒地资源2000万亩,依托工程高位供水优势,可使周边甘宁蒙三省(区)已建扬水灌区实现自流,从根本上改变灌区口粮长期依靠调入的局面。以项目附近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为例,当地用水结构中九成以上是农业用水。研究表明,到2035年,景泰县总需水量为5.3亿立方米,在无新增重大水源情况下,可供水量仅为3.5亿立方米,缺口达1.8亿立方米。黑山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帮助景泰县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当然,黑山峡水利枢纽的效应也直接体现在发电上,规划总装机260万千瓦、年发电量71.5亿度,属于中等规模的水电站,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今年以来,有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消息不断释出。虽然项目公布了拟选址地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即将开工,后续还有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等流程。大规模工程最需要妥善解决的是数万移民的搬迁工作。据调查,淹没区涉及耕地面积9.6万亩,影响人口7.3万人;在采取库尾防护工程措施的情况下,淹没耕地面积为9.5万亩,影响人口5.8万人。搬迁安置应充分尊重移民的意愿,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安置移民的可行性,提出多样化的移民安置方案,尽最大可能保证移民利益。
作为“黄河上游最后一处适合建的大坝”,这项超级工程的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唯有周全方能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