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长沙彩票销售网点的樊景瑞接到管理员电话,得知自己经营的网点中出了3744万余元的大奖。他立即赶回店内确认,发现中奖彩票是一位老彩民委托他购买的,当时彩票还在店内。
樊景瑞回忆说:“当时非常激动,做梦都没想到我的店内会中出这么大的奖。”他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彩民,并反复告知中奖喜讯。由于彩票不记名、不挂失,为确保安全,樊景瑞通知彩民后关闭店门,在店内守护着这张巨额中奖彩票。约20分钟后,彩民半信半疑地来到网点。经过仔细核对身份,樊景瑞将彩票交给了对方。
这篇报道旨在宣传樊景瑞的诚信品质。现实中,一些彩民常通过电话或微信投注,中奖后再去领彩票。这既是对经营者的信任,也暗藏着风险。因为彩票不记名、不挂失,经营者若贪心可能会将彩票据为己有,因此产生的法律纠纷不在少数。
然而,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舆论反弹。有人质疑樊景瑞关闭店门守护彩票的必要性,认为这些信息是内部的,不会外传,只要相关人员保守秘密,根本不用担心意外。还有人对彩民“半信半疑”到门店表示不解,认为彩民在家就能核对号码,不必亲自前往。
此外,对于经营者代购彩票的行为,不宜过度宣传,应鼓励彩民去实体店打印并持有彩票。现实中,代购彩票时,经营者没有实际购买彩票或私自占有中奖彩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产生纠纷的情况也不少见。像樊景瑞这样的经营者确实值得敬佩,但彩民的利益不能完全依赖售彩者的个人品德。在相关宣传上应提示其中的风险。
彩民中得3744万元大奖是一件大喜事。但如果宣传经不起推敲,不考虑社会效果,容易给人“小作文”的观感,最终可能起不到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