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月经不调就医38天后死亡,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院方回应女子月经不调就诊38天去世#
有媒体报道,武汉柴女士51岁的母亲因为月经不调去武汉中南医院医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38天后去世。
看个月经不调都能“搞死人”?
这个看似离奇的医疗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该女子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我们只能说,现在的媒体啊,只有呵呵了!
“月经不调”→“就诊”38天→“去世”,这中间的跳跃有点大啊。
患者尽管的确是以“月经不调”作为主诉前往医院就诊。
但是,看病过程中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比月经不调更重大的疾病:
那就是胆管癌;
并对患者实施了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从模拟解剖图来看,胆管-十二指肠-胰腺胰头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癌症根治术必须距离癌症尸体一定距离切除组织,才能达到尽可能切除“干净”,以防治疗不彻底,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因此,凡是涉及肝外胆管癌或胰头癌,根治手术都需要同时切除胰头+十二指肠,称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极少数最大且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涉及切除胆管癌所在的胆管胆囊+胰腺头部+十二指肠(包括部分胃体),然后进行胃-肠,胆管-肠道,和胰腺-肠道吻合术。
也就是说,手术不仅切除多个脏器,还“留下”3个改变了自然通道的吻合口。
这么重大和复杂的手术,风险自然会很多、很大。
包括术后可能发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这其中就包括3个吻合口的不通畅和穿孔泄漏。
不幸的是,事件中的患者手术后发生了胃肠吻合口的狭窄不通畅和“输入袢梗阻”。
为了解决这种并发症,医生又进行了胃镜下吻合口扩张。
更不幸的是,胃镜下的扩张又造成了吻合口的穿孔,含有细菌的胃肠内容物进入原本无菌的腹腔,造成了腹腔感染和败血症,以及感染性休克,继而导致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也就是说,患者并非死于“月经不调”,而是死于治疗胆管癌而实施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并发症造成的“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功能障碍”。
视频新闻的开头从为了解决术后吻合口不通畅这一并发症进行的胃镜下吻合口扩张手术后切入;
然后,整个事情的原委几乎全部来自患者女儿的“倒叙”式控诉,
让人非常容易产生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仅仅因为去医院看月经不调,就在短短的38天后死亡的误导。
事实上,通过上述对事件的梳理,整个就诊、治疗过程似乎并不存在问题,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这种并发症带来的致命性并发症都是医疗的一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不应该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现在,唯一的,患者家属可以抓的问题是,院方给患者实施重大、风险性很高的——患者女儿说并没有交代风险,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是否足够充分。
视频提供的“证据”主要有医学影像学(CT)检查显示的“肝内胆管和胆总管扩张(提示不完全性梗阻),胆总管末端实质性结节”,
以及经皮胆管镜检查(可能)刷到的细胞学病理报告的“少数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
从纯医学的角度来说,基于这两项检查是可以做出胆管癌临床诊断,并支持实施针对癌症的根治性手术的。
也就是说,院方实施的手术指征符合医疗规范,也不存在问题。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术后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不是找到了胆管癌的更直接的细胞学证据。
如果是,那么,院方则可以说完全无责。
遗憾的是,视频新闻没有提供手术后病理检查的报告单。
但是,医疗鉴定中,院方给出的诊断是“胆管原位癌”,说明术后病理也的确找到了癌症的依据——这是有长期保存的组织和病理切片作为物证,全世界的所有病理学家都可以看,并给出诊断的,院方应该不会在这方面撒谎。
从目前有限的证据和根据医学逻辑进行的合理推论来看,医院方面在这起医疗事件中似乎没有明显的过错责任。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该女子已经身患癌症,为什么没有症状呢?
这是癌症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生到出现症状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癌症本身不会引起症状,只有影响到周围组织器官才可能出现临床表现,而这多数已经到了癌症晚期。
这就是大多数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的原因。
我们知道,大多数癌症只要在早期都是可以治愈的,晚期的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
因此,对付癌症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这也是针对诸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结肠癌、肺癌等可以通过某些检查早期发现的癌症实施高风险健康人群筛查的原因。
有幸的是,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临床上会在无意中发现很多早期的癌症。
针对这些患者采取早期根治性治疗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样,这些患者无疑是幸运的。
而事件中的女士因为月经不调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了像胰腺癌一样隐藏在腹部深处,通常难以早期发现的胆管癌。
而且,手术后病理也正是癌症处在可以治愈的“原位癌”阶段——最早期的癌症。
因此,可以说,该女士无疑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手术发生了预期内的并发症,并由此造成了更严重的并发症,并最终导致了无力回天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