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河北共青团”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为河北共青团加上星标,以后找团就方便啦!
点击上方 “河北共青团”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为河北共青团加上星标,以后找团就方便啦!
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当天,知网发布公告回应称:坚决支持,全力配合立案调查。
维权教授:不能搞一家独大
2021年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12月10日,作为知网主办单位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在“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说明中表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但赵德馨教授关注到,知网道歉后并无实质性行动。
据极目新闻报道,5月13日,赵德馨教授已得知知网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他表示看到这则消息很高兴:
“知网这个事情受到多方关注后,有媒体曾问我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我认为,总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原则来解决,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良性的市场。通过竞争,使得各个平台都发挥优势,不能搞一家独大。”
“知网这个事情受到多方关注后,有媒体曾问我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我认为,总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原则来解决,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良性的市场。通过竞争,使得各个平台都发挥优势,不能搞一家独大。”
知网已登门道歉
据悉,继赵德馨教授进行维权后,今年5月,赵德馨的爱人周秀鸾教授也选择了维权。
赵德馨、周秀鸾夫妇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至2400元不等。知网就赔偿额度过高等缘由,不服一审判决并提出上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但在他们夫妻起诉知网侵权后,后者不仅下架了他们的涉案作品,连同没有涉及诉讼的作品也都悉数下架。
周秀鸾教授在给《长江日报》记者的手写信中,阐述了自己维权的初衷
近日,知网再上热搜,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得知,知网相关人员已于12日登门拜访赵德馨教授夫妇。
长江日报:知网方面最新回应称以此次调查为契机,彻底整改,您怎么看?
赵德馨:知网的这个声明我已经看到了,态度还是很好的。知网的工作人员昨天(注:5月12日)下午来看望我,我讲了他们做的事情有一点进展,进展不大,态度不是很坚决,整改的动作很小。
这次他们告诉我,知网已经换了新领导,将有新的态度。正是在这个时候,市场监管总局立案了,他们表的这个态,我寄予热切的希望。我希望知网改好,改成有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成为知识分子的朋友,而不要再成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一个平台。
长江日报:知网自2021年12月10日道歉至今,与您沟通过论文上架的事情吗?
赵德馨:春节期间,知网的工作人员来看望我,根本就没有提这个问题,是我主动提出来的。我希望这个事情早点能够签订协议书,使我们的论文重新上架,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但是事后几个月没有任何回应。昨天(注:5月12日),他们来登门道歉,希望尽快让我们的论文重新上架。我感觉他们还是有诚意的,但这要签订协议,将由我的律师和知网的律师共同去起草协议,我希望能够妥善、尽快地解决。此外,对于知网应该如何改革,也征求了我的意见。我都是抱着一种善意的态度,给他们提出了期望。
长江日报:在您之后,有越来越多人去跟知网打侵权官司,您怎么看这个趋势?
赵德馨:现在跟上来的不少。对知网,我是善意的、低调的态度,希望知网能办好,希望知网还能够运转。大家给知网一个改正的机会,我们共同帮助知网来改正,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达到他们声明的目标。
周秀鸾:我们的诉讼是希望知网能够改错,真正达到国家的要求,成为对学生有所帮助的平台。至于收费的话,也应该有一定的收费,因为经营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我们都能理解,希望知网不要光想着钱,而且把我们(的诉讼)看成是为了钱,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来理解问题,我想这可以解决得很好。
事件回顾
感谢看到最后,点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
【百年芳华 强国有我】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立新功。
赓续青春百年志,
踔厉奋发向未来。
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全媒体特别策划《百年芳华 强国有我》。
【第十七期:董存瑞】
(点击播放)
“为了新中国,前进!”
这位年轻人,一手托起了炸药包,一声巨响之后,他为部队开辟了冲向新中国的道路,但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了19岁。他就是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怀来。11岁他就加入了战斗,曾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董存瑞加入八路军的队伍并屡立战功,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解放战争已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在一个下午向隆化中学发起了冲锋。但负隅顽抗的守敌在隆化中学前的一条旱河的桥体上做了暗堡。这座碉堡中有6个隐蔽的枪眼,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挡住了人民解放军的道路。董存瑞生前战友程抟九回忆:“当时组织几次爆破也没成功,三次三个爆破手全部牺牲,尸首也拿不回来,就是因为桥上的碉堡封锁了我们。”危急时刻,董存瑞大声喊道:
“炸了它!这是我五月份的党费。让我去!我要是完不成任务,你一定要把它炸掉!”
说完,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暗堡。为了深入暗堡,战友向桥下扔手榴弹,借着灰尘烟土给董存瑞打掩护。前进中,他的左腿负伤,但仍顽强地冲至桥下。可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了他的身高,暗堡两头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就在董存瑞急得团团转的关头,嘹亮的冲锋号突然响起,向隆化中学发起总攻的时间到了!董存瑞眼睁睁地看着冲锋上来的战士们,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在一片硝烟中,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了炸药包,右手猛地一下拉着了导火索,他撕心裂肺地使劲喊出了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
“为了新中国,前进!”
15公斤的炸药包化作一声巨响,硝烟弥漫,敌人的碉堡终于被炸毁了。战友们迎来了隆化战斗的胜利,但董存瑞却把生命永远融入了这片土地,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9岁。
倒下的是躯体,竖起的是丰碑!董存瑞用自己的手撑起炸药包的同时,撑起的更是对胜利的渴望。为了新中国,他舍身取义,用热血与生命铸就崇高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解放事业!
来 源 | 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制 作 | 冀青工作室(编辑 张斯琪 / 责编 蔡丽 / 监制孙映月/ 值班编委 李晋)
来 源 |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极目新闻、九派新闻、冰点周刊、青春湖北
点亮【在看+点赞】
转发给你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