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8日起,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政策实施后,效果如何?多个充电宝品牌实施召回,监管部门应如何发挥作用?除了已经实施的充电宝3C认证,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保障充电宝安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提前量的服务。例如,机场和航空公司可以在乘客订票值机时弹出提醒,告知乘客检查充电宝是否安全。相关部门也可以提供简易的居家自测或核验机制,帮助消费者了解手中的充电宝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能够增加乘客的理解和支持,对做好安全监管非常重要。
此外,一些充电宝虽然有标识但未通过认证,或者认证不安全,反映出不少商家明知法律规定却故意挑战法律。因此,尽快出台相关制度,严格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非常必要。消费者也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将不合格充电宝带上飞机,这对其他乘客和自身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电商平台在发现违规操作时,应立即处置,并形成系统机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会出现违规产品。
清华大学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何向明指出,充电宝作为一种小型电器,过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发生了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充电宝企业多、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小厂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进行3C认证后,提高了行业门槛,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从而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
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出台了针对充电宝电池的3C认证要求,规定所有锂离子充电宝产品从2024年8月1日起必须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否则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何向明表示,3C认证不仅可以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还能消除大多数安全隐患。然而,要彻底消除隐患,还需要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原材料采购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