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一些地方在“仿造古城古镇”的热潮中迷失方向。有些古城古镇空有“古”的名头,没有“古”的内涵;有的项目长期烂尾,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包袱;有的项目连年亏损,走在濒临破产的边缘。
不久前,《焦点访谈》对耗资约24亿元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进行了调查。大庸古城一度是当地的“明星项目”,但试营业四年后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尽管园区不收门票,大庸古城依然门可罗雀。偶尔入园的人群中,游客占少数,更多的是周边居民过来打球、遛狗、带娃。
整个大庸古城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建筑元素与土家族特色。这一项目不仅是张家界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还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然而,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直至现在濒临破产。目前,大庸古城的198间商铺处于关闭状态,门锁紧闭,屋内空置。
根据张旅集团发布的公开年报数据,从2021年到2024年,大庸古城持续亏损,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大庸古城项目的运作公司为“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家界市国资委。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总额16.97亿元,净资产额为负3.02亿元。
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坚持提到一个重要原因——跟风,“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2016年前后,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斥巨资打造仿古项目,大庸古城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试图复制成功案例的商业路径。然而,由于市场供需失衡等原因,近年来,一些古城古镇“复制品”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大庸古城也身陷其中。
大庸古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多次调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前期论证不足,仓促上马。审批材料显示,大庸古城项目的立项时间为2016年3月,开工建设时间为2016年6月,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因为论证不足,一些项目内容边建边改、停停改改、反复多次,甚至出现“施工等设计”的情况。原本计划550天的建设工期,实际完成却用了近五年。除了前期论证不足,大庸古城项目建成后,还有很多项目内容缩水或没有落地,与前期《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大庸古城在项目报批、建设、业态布局等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在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
大庸古城建成后,业态除了两个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其余大都是商业街区和客栈酒店,业态非常单一。而在试营业后,仅凭两个娱乐项目又难以带动整个古城客流量的增长。目前,大庸古城的198间商铺仅有四五个入驻营业,而营业的商家也没有缴纳租金。张坚持表示,当时设想的是通过沉浸式演艺项目《遇见大庸》来营造人气、吸引游客,然后带动商铺的出租和销售,然而没有达到预期。游客看完《遇见大庸》整场演出需要1小时左右,峰值人流量349人,观众承载量低,而类似的产品也同质化严重。记者走访发现,在湖南张家界,同类型的演艺项目有很多。单场演出,有的可承载观众两三千人。大庸古城这一核心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完全不占优势。
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的飞行影院和游船仅有2300人购票,平均每天不足15人。除了大庸古城,张家界还有“大庸府城”“土司城”等古城景点多处。在大庸古城西北方向10公里处,还有一个“古庸城”的仿古建筑群,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同样属于市级重点文旅项目。这个“古庸城”项目也没有正式营业。
目前,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已组建成立“张旅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班”,推动大庸古城公司与张旅集团协同重整,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多措并举盘活大庸古城。大庸古城的困境,也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急躁和盲目:为了政绩,“拍脑袋”作决定,可是生搬硬“造”引不来人流;闭眼抄袭、复制粘贴,没有市场更丢了口碑。要打破古城古镇“建时轰轰烈烈,建后冷冷清清”的怪圈,就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挖掘本地文化的独特内涵,走差异化路线,才能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