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将迎来小暑节气,这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梅雨季节结束,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
小暑正值盛夏,气候呈现高温、高湿的特点。此时需要注意健康问题,尤其是心和脾的养护。中医理论认为,心属火,夏季阳气旺盛时心气也容易过旺,导致心情烦躁、睡眠不好等症状,尤其对有基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影响更大。脾属土,喜燥恶湿,湿热天气易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这段时期应固护脾胃。可以通过按揉阴陵泉穴来利水除湿,调理三焦。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点按此穴能促进脾胃运化,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很多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秋冬季,但实际上夏季也不少见。小暑时节高温湿热,人体气血运行加快,心脑血管负担加重,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症。专家建议,高温天气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度贪凉,空调温度设定在28℃左右,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清淡,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类的比例,避免暴饮暴食;运动要适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做剧烈运动,出汗多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小暑节气紫外线增强及湿热环境易导致湿疹、皮炎、痱子等皮肤问题高发。专家建议,洗澡次数可以适当增加,每天1到2次,但不必每次都用沐浴液,选择弱酸性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硫磺皂等刺激性强的产品。洗澡水温以38℃到40℃为宜,洗完澡后涂一些轻薄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厚重的霜类或膏剂。
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问题还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例如,并非所有中暑的人都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如果因寒湿困脾胃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才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若大汗淋漓、高热持续不退的人服用藿香正气水,可能会加重病情。此外,夏季出汗多,需适量补充盐水,但不能过量,否则会增加心肾负担。含糖饮料也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引起糖代谢紊乱,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