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泰柬边境争议地区的短暂交火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为缓和局势,泰国总理佩通坦于6月15日与柬埔寨前首相、参议院主席洪森进行私人通话。但这段关键对话在6月18日被柬埔寨媒体曝光。在通话中,佩通坦以家族世交的亲密口吻称洪森为“叔叔”,自称为“侄女”,并批评泰国陆军第二军区司令本辛是“疯子”及“对手的人”。更致命的是,她透露泰国对柬“断水断电”仅是威慑计划,不会真正实施。
录音的公开瞬间撕裂泰国政坛。军方权威受到挑战。佩通坦作为政府总理公开批评前线指挥官,触及泰国“军队国家化”的敏感红线。主权尊严也受质疑。反对派指控佩通坦以私人关系处理外交事务,向柬埔寨“示弱道歉”,损害国家利益。执政联盟崩解。第二大党自豪泰党次日退出执政联盟,带走69个议会席位,执政联盟席位从324席暴跌至255席,勉强过半。
佩通坦的言论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本质在于其触动了泰国政治最敏感的神经。泰国军方历史上发动过多次政变,长期掌控国防安全领域。佩通坦对边境指挥官的批评,被解读为对军方独立性的直接挑战。通话曝光后,军方通过循环播放涉事将领照片释放“冷政变”信号,凸显军政裂痕。宪法法院全票受理弹劾案,并以7票支持停职的裁决,延续了其“亲王室—保守派”立场。此前该法院曾以相似理由罢免佩通坦的前任赛塔,2008年更以“主持烹饪节目违宪”为由罢免时任总理沙马。
洪森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承认对通话录音系“习惯性操作”,并将录音分享给80余名柬军政高层,暗示“有人不喜欢佩通坦才泄露”。这是为转移国内压力而使用的政治手段。佩通坦的父亲他信与洪森有30年私交,洪森曾在他信流亡时提供庇护。但此次冲突后,洪森公开直播4小时,指控佩通坦家族“背叛”,并发布其访柬私密照片,彻底将私人关系“武器化”。同时,边境冲突背后还潜藏着柬泰两国的经济博弈。泰国关闭边境口岸导致柬埔寨每日损失数百万美元农产品出口。而柬埔寨则上诉至国际法院,并动员东盟发动舆论攻势,试图削弱泰国在该问题上的区域话语权。
佩通坦的停职绝非偶然,而是泰国政治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爆发。军政关系痼疾、精英—民粹对立与家族政治宿命构成泰国政治的复杂局面。洪森的“录音外交”虽加剧危机,但其本质仍是利用泰国内部固有裂痕的地缘策略。
他信家族与反他信势力之间的博弈是近年来泰国政治动荡的根源。自2006年他信政府被政变推翻之后,泰国就陷入“红衫军”(草根民粹)与“黄衫军”(城市精英)之间的持久对立。佩通坦延续家族“均贫富”主张,采取了提高最低工资等政策,被精英阶层视为“劫富济贫”。而此次弹劾模式与20年前推翻他信的罪名如出一辙——上议院军方背景议员指控其“勾结外国损害主权”,试图终结西那瓦家族第三代政治生命。
尽管宪法法院裁决暂停佩通坦的总理职权,但她仍有两个机会维系其政治生命:一是内阁成员身份延续。停职数小时前,泰国国王批准佩通坦兼任文化部长的内阁改组方案,使其得以继续参与政府运作;二是法律辩护窗口尚存:佩通坦在15天内可提交申辩材料。她个人也强调通话是为“避免士兵伤亡”及“维护主权”,试图重塑爱国叙事。但佩通坦的政治资本已急剧缩水,其支持率从30.9%暴跌至9.2%,街头数千人举行持续的示威活动,要求其下台。其父他信同期因“冒犯君主罪”受审,家族面临全面围剿。
宪法法院的裁决可以看作是“政治妥协”,既回应了民众的抗议诉求,又避免颠覆现政府。若最终未认定违宪,佩通坦可能复职(参考巴育先例),但这取决于街头运动、执政联盟稳定性及柬泰冲突三大变量。如果佩通坦最终被罢免,泰国可能重演2006年或2014年的大规模动荡,酿成外资加速逃离,普通民众家庭债务高企、旅游业大幅滑坡等多重经济危机。
泰国正站在新一轮动荡的临界点。若各方无法在司法框架内达成妥协,这个面临经济困境的东南亚枢纽国家,恐将再次滑入“民主—政变”的循环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