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赢学”大戏再次上演,主角依然是印度。印巴空战后,按照一般逻辑,胜负已定,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然而,在印度这里情况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主流世界截然不同。即使在外界看来他们输了,他们依然信誓旦旦地庆祝所谓的“伟大胜利”,这种行为简直把凡尔赛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这不仅仅是嘴硬,更像是自娱自乐的国际连续剧。二十多天过去了,尽管巴基斯坦联手中国重创了印度空军,莫迪政府却选择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将失利包装成节日。这种做法让人联想到现代版的“精神胜利法”。
印度老中将们也纷纷出来表态,有的声称能自产全部先进武器,有的说巴基斯坦根本不算对手,甚至有人统计说自己一天摧毁了600架敌军无人机。这些言论让“印度制造”这个词几乎被吹上了天。
然而,战场是无情的,事实胜于雄辩。世界各国对此目瞪口呆,有人问:“你们这是庆祝什么呢?”印度官方似乎认为只要不承认失败,自己就是赢家。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外交上的“自嗨”模式。
印度派出七支“朱砂行动”宣讲团,带着厚厚的宣传资料,敲遍全球七十个国家的大使馆大门,自夸“打了个大胜仗”。但这种宣传在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家遭遇了冷遇。美国对印度声称击落八架F16表示怀疑,日本则礼貌地将宣讲团晾在一旁,法国更是因为阵风战机被贬低而怒火中烧。
国际舆论对印度的这种做法并不买账。从《纽约时报》到路边小报,都一致分析印军战果水分极大,并讽刺了印度的“胜利宣言”。明眼人早就看出莫迪的套路并无新意,明明是损失惨重,却演得像一场首都“升格典礼”。
但也有人认为,莫迪这样做是因为国内情绪汹涌,不得不自嗨。如果换成任何一个体面的大国,战绩糟糕还敢开十天庆功宴?阿三的这种勇气确实罕见。
迪拜的情况也是如此,阿联酋根本不理会印度的自夸,几个亿的基建合同因此推迟。欧洲各国对印度的宣传团也只是看个热闹。俄罗斯也跟着恶搞,给盟友配上嘲讽歌词。
莫迪回到国内继续激情喊话,对着巴基斯坦放狠话。印度网友也在全网吹牛皮,连外交部长因为答应停火都被骂成卖国贼。这种民粹主义短期内或许能激起虚假荣誉感,但最终害的是自己。
印度试图在国际上展示肌肉,甚至宣布能自造芯片。但如果真的拿自己造的芯片装进手机,出点问题就会变成全球笑话。想成为大国,必须有大国应有的胸怀,输得起才能赢得光明正大。
藏着掖着,不肯正视失利,只会让外部世界认定你虚伪、难以合作。这样一来,国际工程项目、军火订单都会受影响。这种精神胜利法,早晚有一天会清算。一旦错误估算,哪天真把那些自造芯片和“克隆战机”拿去实战,那后果不堪设想。
宣传水分大到连死忠盟友都感到失望,多国媒体冷嘲热讽,投资合作拉警报。这些连锁反应短期内可能没事,但等热度过去,实际损失就会慢慢浮现。印度真要面对新的冲突时,没有实打实的积累,靠自嗨和吹牛怎么赢下来?
历史不是靠写剧本扭曲的,真金白银摆在那里,随便谁都能对账。全世界都在看着印度这出“胜利者大游行”,但笑过之后,没人再会认真看待一个不敢承认、也学不会总结的国家。放下架子,实事求是,知耻而后勇,那才是一个大国变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