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垃圾不够烧了?记者调查 焚烧厂实际运行正常。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热议“中国的垃圾焚烧厂造得太多太快,不少城市的干垃圾已经不够烧了”。实际上,许多博主旨在表达中国垃圾焚烧行业技术的进步,却以“垃圾不够烧”的噱头吸引流量。不少网友开始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发电、提取燃料,并增加垃圾处理成本。
上海作为全国首个依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目前平均每天产生约3.4万吨生活垃圾,其中干垃圾占比一半左右。上海已建成15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按照日均1.7万吨的清运量,看似存在1.1万吨的富余。市绿容局解释称,全市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还会协同焚烧一般工业固废、装修垃圾分拣残渣等其他垃圾。除去日常检修维保停运,全市焚烧厂年实际处理能力为933万吨。以去年为例,入炉总量约838万吨,入炉负荷率达到90%,处于正常负荷运行状态。
市绿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王永文表示,按照国家规定,如果处理率在0.7到1.1之间都是科学合理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赵爱华认为,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保持百分之十到十五的冗余量对城市运行安全非常必要。
关于网上传言“垃圾不够烧,甚至要把陈年的垃圾挖出来”,记者来到浦东老港,这里曾是上海填埋垃圾的集中地,如今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干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现场负责人表示,老港没有网上所传闻的情况。相反,干垃圾焚烧后会产生飞灰。目前,老港正探索将原本需要填埋的飞灰处理加工成工业盐。上海环境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段皓文表示,这相当于把飞灰的填埋减量率降到只有5%。
从源头分出来的湿垃圾,上海是如何处置的呢?在松江区的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今年刚刚投用的湿垃圾处理二期项目应用了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卸料大厅内,一车车湿垃圾陆续进场,内部监控探头会实时抓取图像,监测湿垃圾的纯净度。每吨湿垃圾中只要超过两个塑料袋,后台就会报警提示。上海环境天马园区运营总监戎静表示,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到位,包括小区源头这一块。进入处置环节后,经过分拣、制浆等各道工艺,湿垃圾就能物尽其用。上海环境天马园区副总经理付乾表示,二期项目每天处理500吨湿垃圾,全年的总发电量可供近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市绿容局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1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日均处置能力达到8900吨。到今年年底,上海还将建成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