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等多所高校密集发布了新的招生政策。其中,“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成为一大亮点。过去,“本博贯通”主要集中在医学类专业。
近三年来,至少有十多所高校推出了“本博贯通式”招生。目前开设的“本博贯通”专业除了医学类外,还集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科、机器人、自动化、低空技术等新兴前沿学科以及各校的传统优势专业。
教育专家提醒,贯通式培养需要达到转段考核或推免的要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读到博士。考生需了解中途退出方式,如果未能继续攻读博士,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本科或硕士学位也需明确。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认为,“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代表了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并非唯一或普适的方向。社会不仅需要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贯通式培养主要适用于学术研究导向或特定高精尖技术攻关导向的人才培养。对于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传统的分段培养、专业硕士、应用型博士等模式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科学院大学宣布,2025年录取的所有本科生将进入贯通培养体系,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弹性安排。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计划在2025年招收不超过100名学生,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在2025年4月21日成立,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将在2025年增设“卓越班”,通过本博贯通培养,7年即可取得博士学位。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设立“云山拔尖班”,实行“2+4+X”贯通培养模式。“2”指本科前两年按照数学专业要求进行培养;“4”指本科后两年加上硕士两年,不少于50%的学生保送攻读头部985高校硕士研究生;“X”则预留选择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机会。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也将于2025年推出多项招生培养计划,包括本硕连读“4+1”、本博直升“4+4”“3+1+X”等。
目前,国内贯通式培养的主要实施方式是推免或校内选拔。例如,北京科技大学规定,学生完成规定教学计划且前三学年无挂科门次,可全部通过推免的方式申请直攻博。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经济学本硕博实验班每年从全校本科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经过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后才能被录取。部分高校还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选修硕士、博士阶段课程,推进学分互认。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推进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
徐飞表示,新兴前沿学科领域正是国家科技竞争的主战场,知识更新快、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人才成长周期长。贯通培养能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地培养出能参与甚至引领这些领域发展的顶尖人才。高校在优势专业推行贯通培养,是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人才高峰”的自然选择,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学校的学科声誉和竞争力。
教育专家建议,学生在报考时应把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贯通式培养需要达到转段考核或推免的要求,因此学生不是100%都能读到博士。学生不能因为是贯通式培养就不认真对待,以免引发质量问题。同时,要搞清楚中途退出方式,如果未能继续攻读博士,退出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本科或硕士学位也需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