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潮下充电宝企业如何自救 供应链危机应对之道!充电宝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短短一周内,几乎人手一个的充电宝从必需品变成了争议焦点。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频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因此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的3C认证。罗马仕、安克、小米、倍思、绿联等品牌的多个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证书状态变更时间大多自6月初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仕和安克创新等品牌发布了召回公告,分别在中国市场召回49万和71.3万台充电宝。这是国内有史以来召回缺陷充电宝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甚至因为电池缺少3C认证资质,一些知名3C数码产品也失去了飞机空运资格。这次事件主要责任可能在电芯供应链上,但品牌商们如何度过危机并重获消费者信任才是关键。
起初,多个充电宝品牌的产品召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成都的小田尝试邮寄罗马仕召回的充电宝时被快递公司拒绝。罗马仕建议消费者将充电宝电量耗尽后泡24小时盐水,然后录视频发给客服确认后再退款。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反映遭遇类似情况,部分快递公司暂停了手机电池、锂电池等品类的寄递服务。
引爆这场全球充电宝召回行动的关键角色是一家主流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作为罗马仕、安克、绿联、小米和倍思等品牌的供应商,安普瑞斯近期被暂停了所有电池的3C认证。这导致各个品牌不得不紧急召回缺陷充电宝。安克创新解释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其电芯具有当前最高的能量密度,独特的硅纳米线负极技术使其成为许多品牌的选择。然而,为何这样一家头部供应商会私自变更电芯原材料?
充电宝行业的集体翻车与行业不断内卷有关。近年来,充电宝行业竞争集中在快充效率、便携性和价格比对上。电商平台上的白牌充电宝价格低至30元,而知名品牌的价格也在大促期间降至80多元。为了满足用户对快充的需求,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充电宝产品输出功率从65W上升到130W。高输出功率、体积缩小和极致价格与锂电池安全的高成本要求形成冲突。品牌方要求降本,供应商自己也想赚钱,利润只能从内部用料上压缩,尤其是电芯。
电芯作为充电宝最主要的硬件成本支出,成本占比一般在50%以上。如果使用更次的原材料,如回收报废充电宝或新能源车的旧电池做电芯,成本可以大幅压缩。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恰恰是关键环节。在电芯缺陷和供应链管理失控的双重隐患下,移动电源的质量问题开始频发。以前可能只是发热,但现在空间压缩后,热量积聚在狭窄空间内无处疏散,导致温升更难控制,安全裕度被大幅侵蚀。
近日有消息称,安普瑞斯将部分批次的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这家代工厂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了劣质隔膜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失效风险骤增。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引发电池过热、燃烧甚至爆炸。其实,关于充电宝的监管一直都有,但不合格率逐年上升,直到2024年才开始下降。
2024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达38.7%。自2024年8月1日起,移动电源被纳入CCC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此次事件暴露了充电宝的问题,品牌在供应链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行业需要重新审视。
安克创新作为头部品牌之一,2024年年报显示其充电储能类业务营收126.67亿元,占总营收的一半。由于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达96%,其第一次召回超过115万台,可能会对其海外品牌形象造成影响。为了降低影响,安克创新表示今年的充电宝召回整体影响有限且可控,并与宁德新能源ALT达成战略合作,锁定4500万片高品质电芯。
罗马仕已暂停了整个充电宝业务,所有相关产品被各大线上平台全线下架。未来,罗马仕需要重新申请3C认证,进行严格的产品测试。整改完成后,罗马仕的营销策略需要调整,线上销售规模将大幅收缩并进行深度净化,同时严厉整肃过去依赖的粗放式线上代理模式。重建用户信任并非易事,当“高性价比”和“安全隐患”同时出现时,品牌认知会被削弱。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监管力度,工信部公示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计划,新增或加严了多项试验要求,并提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直接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要求。品牌需要注重长期投入,在代工厂、原材料等方面的筛选和管理,提升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路把控,逐步重建消费者信任。经过此轮整顿,行业或许会出现变化,技术门槛提升,价格体系重构,渠道变革加速,最终受益的将是注重安全与创新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