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国之君但是位艺术家,与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李煜(937-978,被北宋俘而亡))命运十分相似,徽宗是被金国俘虏客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的。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既以开创了一大流派的书体。 徽宗瘦金体特征:结字至瘦而颇具筋力。运笔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流畅劲逸。笔道细瘦峭硬,挺劲犀利,无滞涩现象。起笔收笔转折提顿处痕迹十分夸张强化,撇捺竖弯勾与黄庭坚长画外送极为相似,末端锋利如刀尖。小字突显兰竹之韵。笔划之间呈现游丝,但初期不如后期的明显。 1、《秾芳诗帖》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书”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秾芳诗帖》 2、《蜡梅山禽轴》 《腊梅山禽》轴是北宋画家赵佶所作的一幅花鸟画,图中描绘了腊梅枝头的禽鸟嬉戏的场景,画风艳丽,用笔精妙入微。 画中一株腊梅斜出,枝干疏朗有致,枝头宿禽鸟二只,一正一背,奇正相生。由于鸟是画面重心所在,比重较大,故在腊梅根部添画花草二丛,即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弊病,又营造了一派自然生机。 画幅左面及右侧用瘦金书分别题款和跋诗一组,成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试除之,皆不妥贴,可悟赵佶的用心所在。 ▲宋徽宗《蜡梅山禽轴》 3、《宋徽宗牡丹诗》 《牡丹诗帖》,宋代,赵佶,纸本墨笔,纵34.8厘米,横53.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双色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 展开全文▲宋徽宗《牡丹诗帖》 4、《欲借风霜二诗帖》 《欲借风霜二诗帖》,宋徽宗赵佶所书。纸本,纵33.2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诗帖由一首七言律诗与一首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此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画舒展遒丽,通幅极具精神,是展现瘦金体神采的精品之一。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5、宋徽宗《千字文》 宋赵佶《楷书千字文卷》是中国宋代赵佶的作品。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作品为朱丝界栏,素笺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该件作品就如后世评价其书体特点一样:“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 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 ▲宋徽宗《千字文》 6、《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7、《题李白上阳台帖》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纸本,纵28.5cm,跋28.5x38.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历来收藏于内府,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题签:“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题跋。皆为瘦金书,极其工整秀雅,可见徽宗对李白书迹之膜拜。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 8、《闰中秋月诗帖》 《闰中秋月诗帖》是赵佶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融黄山谷、薛稷二家之长,变化以适己意,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 9、《夏日诗帖》 《夏日诗帖》是宋徽宗赵佶所书,纸本,楷书瘦金体。纵33.7厘米,横44.2厘米。诗帖钤“政和”连珠方印。曾经清孔昭、许烈等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诗帖的瘦金体笔势遒劲,伟岸开张,体现了赵佶的独特风格。 ▲赵佶《夏日诗帖》 10、《祥龙石图》 《祥龙石图》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描绘一块造型奇特、玲珑剔透、宛如祥龙的湖石,画法承袭五代花鸟画家黄筌“黄家富贵”的风范,取龙凤呈祥之寓意,用精雕细刻的手法,呈皇家园林富丽典雅之气息,与“瘦金书”浑然一体,非常协调。 ▲赵佶《祥龙石图》 11、《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芙蓉锦鸡图》绘有芙蓉、锦鸡、蝴蝶、菊花,画中一枝芙蓉从左侧伸出,花枝上栖一只锦鸡,右上角两只彩蝶追逐嬉戏,左下角一丛秋菊迎风而舞。整幅画层次分明,疏密相间,充满秋色中盎然的生机,表现出平和愉悦的境界。 ▲赵佶《芙蓉锦鸡图》 12、《瑞鹤图》 《瑞鹤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1082-1135 )绢本设色画。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画后徽宗自题瘦金体,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又名杏花鹦鹉图)相一致,因此学者认为《瑞鹤图》为徽宗“御笔画”。 在当代现存的宋画中,这三幅作品是研究宋代院体画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宋徽宗赵佶的重要作品。 ▲宋徽宗《瑞鹤图》 13、《五色鹦鹉图》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