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面对美关税政策韩只剩一条路 深化亚洲合作!2025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和韩国产品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华盛顿意图重塑全球产业链、迫使盟友“选边站队”的经济霸凌行为。其目的是解决美国对日韩的巨额贸易逆差,并以豁免为诱饵,强迫日韩企业赴美建厂。若日韩提高对美关税,美国将追加同等幅度的报复性关税。
面对突如其来的贸易打击,日韩两国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长期以来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其在全球贸易格局剧烈变动中如履薄冰。寻求经济多元化、深化区域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已成为日韩破局的唯一生路。
日韩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2024年,日本对美贸易逆差高达5.33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韩国也面临类似困境。一旦全面关税壁垒生效,日韩赖以生存的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核心出口产业将遭受重创,导致国内就业锐减和经济增长停滞,进一步暴露其经济结构的致命缺陷。
在此背景下,日韩必须进行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将目光从北美转向亚洲腹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对日韩产品具有巨大的吸纳能力。中日韩三国GDP合计已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近四分之一,2024年中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飙升至13.16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地缘政治复杂,但经济现实正驱动日韩与中国务实合作。
深化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并充分利用RCEP机制,成为日韩摆脱困境的现实路径。RCEP通过关税减让和原产地累积规则,显著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成本,优化了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例如,日本汽车零件出口至RCEP成员国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而中国企业进口日韩原料进行加工再出口也能享受双重优惠,这为对冲美国关税影响提供了强大缓冲。
区域合作不仅在于成本优化,更是驱动创新和提升产业韧性的关键引擎。在半导体、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高科技领域,中日韩三国拥有高度互补的产业结构和技术优势,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与标准制定,三国能够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韧性的区域供应链。近期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重启,预示着一个“RCEP+”升级版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即将出现。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日韩两国已无退路。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多元化市场,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掌握主动权。拥抱亚洲,特别是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不仅是日韩自救的必由之路,更是构建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少受外部霸权干扰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