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里热闹得像“吃瓜现场”——被告人白某某和徐某的“熊猫谣言”案在此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这出持续一年多的网络闹剧,终于以二人双双领刑画上句号,网友纷纷拍手称快:“这波操作,真是‘谣言一时爽,铁窗两行泪’!”
时间倒回2023年3月,白某某和徐某这对“造谣搭子”盯上了“顶流”大熊猫。为赚流量、吸粉丝,二人化身“编剧+导演”,在网络平台疯狂炮制某科研单位“虐待大熊猫”的虚假视频。从“熊猫被粗暴对待”到“工作人员虐待国宝”,剧情一个比一个离谱,配文更是煽动性拉满:“不转发不是中国人!”“赶紧举报,还熊猫公道!”
这波操作果然“效果显著”。截至二人到案时,相关虚假视频累计播放量高达545054次,转发1245次,评论9521条,点赞46404次——数据之夸张,连专业“水军”看了都得喊声“师父”。更离谱的是,二人还煽动网民集体投诉举报,导致科研单位办公电话被打爆,工作人员正常生活被搅得鸡飞狗跳。有网友调侃:“这哪是保护熊猫?分明是‘保护’自己的流量钱包!”
2025年6月26日庭审现场,公诉人直接甩出“数据大礼包”:播放量、转发量、评论区截图……每项数据都像一记重锤,砸得白某某和徐某哑口无言。面对铁证,二人终于承认:“就是想赚点流量钱,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法院审理认为,白某某、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煽动网民投诉举报,严重扰乱科研单位办公秩序,影响工作人员正常生活,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不过,鉴于二人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属于坦白情节,法院依法从轻处罚:白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听到判决结果,二人当场表示“服判不上诉”——这波“求生欲”虽然来得迟,但总算没白费。
当天,约20名被告人亲友及各界群众旁听了庭审。有位大爷边听边摇头:“现在有些人为了火,啥谣都敢造,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庭审结束后,法官趁热打铁普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刑事追责!”
这起案件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点赞法院判决:“判得好!让造谣者知道,‘键盘’不是‘武器’,是‘镣铐’!”也有人反思:“熊猫是国宝,科研人员更是守护国宝的英雄,怎么能被这样污蔑?”更有法律博主总结:“流量可以变现,但底线不能变现;网红可以当,但‘网黑’不能当!”
白某某和徐某的“熊猫谣言”案,看似是一场荒诞闹剧,实则暴露了部分人为流量不择手段的畸形心态。正如网友所说:“熊猫那么可爱,怎么忍心用它当‘流量工具人’?”而法院的判决,无疑给所有“键盘侠”上了一课:网络空间天朗气清,需要每个人共同守护;为了一己私利造谣生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今,这出闹剧已落幕,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是每个网民的必修课。真实是网络的底色,法治是行为的边界,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稳致远。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时嘴快,从“吃瓜群众”变成“法庭被告”吧?
最后,用网友的神总结收尾:“熊猫吃竹子,造谣吃‘竹笋炒肉’(指挨打);科研人员护熊猫,法律=护科研人员——这波,正义永不缺席!”
#搜索话题6月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