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找出“生命的意义”来,这是很考验人的,这本书帮不了你,但我个人只是希望能早十几年看到这本书。
——阿北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进化论生物学家。他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
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其他主要作品有《延伸的表型》《祖先的故事》《盲眼钟表匠》《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解析彩虹》《魔鬼的牧师》《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等。
内容简介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推荐人说
少时阅历尚浅,初读《自私的基因》一书,顿觉人生无望。虽然免去了对鬼神的惧怕,但也少了许多纯真。当同龄人一起欢笑,或是有某位大人物来学校发表关于亲情的演讲,周围人会欢笑,会因感动落泪,我却总是沉默着,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头。青春期总是多愁善感的,满腹都是对世界的抱怨。这时候的我,只看得出这本书的浅层,觉得世间所有生灵,包括人,不过都是基因操纵的自私的木偶,是多么无趣。
待到步入大学,再次捧起这本几乎影响了我整个青春期的书,我却收获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我不觉得会有一只雄猩猩用玫瑰向雌猩猩求婚,或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蚂蚁联合起来,反抗蚁后的暴政。人之所以为人,正是有着独有的文化智慧,你也可以称它为精神力量。道金斯先生将其命名为“觅母(模因)”。“觅母”与基因相似,能随着一代代人传递下去。不过道金斯先生告诉我们,觅母其实是人类强行挣扎着摆脱基因而给自己套上的另一副枷锁。这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万物皆有所待”,不知道两千多年以前的他,是否有与道金斯先生共通的想法呢?
人不可能完全脱离基因而存在,而觅母则可以完全控制人的心神。人可以无视生物钟自愿熬夜工作,也可以毫不留恋地赴死。所以我有与作者意见稍有差池的一点。觅母,或者称它为精神吧,我宁愿将其视为人的本源。没有情感,没有伟大故事的单调世界,我希望它早点迎来终焉。人类的历史是精神的历史,人类的生活需要精神来支撑。若是想要探寻生命的意义,我只能说生命本无意义,生命只是基因的任性。不过我们赋予了它意义,它才值得我们的付出与期待。
从承认自私的基因到承认自私的自己,这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也需要极大的勇气。藉此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从而可以更好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读过两遍《自私的基因》,仍是觉得自己只读出一角冰山。不知道过些日子更加成熟的我,能否读出另一种东西呢?一本好书,值得人读一生。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大家也可以细心品读《自私的基因》。
经典名句
更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常常会发现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当他开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时,他才算成熟。
任何一次天气预报都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仅仅是一个统计学预报而已。我们并不会认为晚霞就一定确定了第二天天气晴朗,那么我们同样也不应该认为基因就真能确定些什么。
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从一开始,一切的动物联络行为就掺有某种欺诈的成分,因为所有的动物在相互交往时至少要牵涉某种利害冲突。
如果有人不愿意承认父母之爱是近亲选择行为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该让他提出一个广义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个学说在承认存在父母的利他行为的同时却不承认存在旁系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我想他是提不出这样的学说的。
文字来源:肖振宇,部分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