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完就扔 不到百元的女装真的值吗 性价比成新宠!曾经,桑蚕丝和羊绒这些昂贵的面料似乎是品质生活的象征,人们愿意为衣服背后代表的体面和精致付费。但现在,消费趋势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性价比,甚至形成了一条买夏装的“潜规则”:价格不超过100元。
郑雨欣工作两年多了,从研究生时期开始,她就非常注重性价比。每隔一段时间,她会从网上购买一批新衣服,试穿后迅速决定去留。她买的每件衣服都不超过100元,单价最高的是一条牛仔裤,也只有80元左右。几年下来,她在心里划出了一条价格底线。例如,夏天的吊带30元左右是正常价格,有设计感的顶多加到60元,再贵就不买了。牛仔裤稍微贵点,但超过150元就不会下单。
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郑雨欣买衣服的频率也在减少。上学时她隔段时间就会买一批新衣服,后来只在旅行前才买。工作后几乎不买新衣服了,每到换季只有五六套衣服翻来覆去地穿。年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寻找低价小店,这些小店往往专注于某一类服装,如T恤或裤子,款式简单但颜色多样。尽管这些衣服可能有大品牌的影子,但价格低廉,质量也不差。
在北京CBD工作的张婉原本喜欢桑蚕丝、羊绒等精贵面料,现在她开始钟爱户外风,追求舒适。今年夏天,她在网购了几件基础款运动风的衣服,价格都在100元以内,质量也不错。同事们对她的新衣服评价很高,尤其是知道价格后更加赞赏。
这种消费趋势也影响到了生产端。赵远帆在服装行业工作了20多年,辞职创业做中高端服装。起初生意不错,但订单量逐渐减少,今年更是腰斩。他发现中高端品牌销量下滑,而一些定价在三四百元左右的品牌则崛起。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在衣服上花大钱,导致中高端品牌难以生存。
郑雨欣曾买到过质量差的衣服,这让她意识到网购需要练就一身本领。她摸索出一个价格区间,比如牛仔裤超过150元不值,低于五六十元也会踩坑,80元左右相对合适。她时常困惑于女装成本与实际售价之间的差距。
陈建平在服装行业工作近20年,他的工厂为国外品牌代工。他认为一件T恤的成本只需20元,加上复杂工艺也不过三四十元,但进入商场后价格会翻几番。外贸和内销的成本也不同,内销工厂的质量通常较低。
张婉如今更注重性价比,不再频繁光顾商场里的高端品牌店。她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电商平台挑选衣服,筛选店铺、评论和细节图,确保买到性价比高的衣服。她发现身边朋友对衣服的选择也在变化,大家更注重舒适度和功能性,对设计和质感变得越来越包容。
赵远帆做中高端品牌时不断降低毛利率,从40%降到28%,同时压低成本和工艺水平。他最终转头做起高性价比的平价女装。他有时会怀念前几年的光景,那时人们愿意为高品质衣服付费,但他现在感到焦虑,希望未来人们能重新认可中高端服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