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对禁养田园犬标准不一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特性、体型标准和行为评估等方面的差异。
基因特性
部分城市将中华田园犬的“基因不稳定性”作为禁养的核心依据。例如,湖北省明确认定中华田园犬对陌生人攻击性较强,基因不稳定,合肥、成都等城市直接将其与德国牧羊犬等传统烈性犬并列禁养。这种判定源于对本土犬种未系统选育的担忧,认为基因多样性可能导致个体性格差异显著,部分犬只存在潜在攻击性。
体型标准
体型标准也是导致禁养标准不一的重要原因。例如,成都规定肩高超过50厘米的中华田园犬即属禁养范畴,而重庆则采取折中方案,将其参照大型犬管理,强制要求外出时拴养或佩戴嘴套。这种标准背后是对物理风险的考量,大型犬即使性格温和,其力量优势仍可能对儿童等弱势群体构成威胁。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的引入推动了部分城市的解禁浪潮。例如,深圳在2019年率先破局,将中华田园犬移出禁养名单时,首次引入“社会化难易度”指标。该决策综合专家对犬只性格的评估及市民反馈,认为通过强制登记、疫苗接种和规范牵绳等措施,土狗完全可适应城市环境。
城市治理需求
不同城市的治理需求和资源分配也会导致禁养标准的差异。一些城市统计显示田园犬伤人事件占比高,尤其是未牵绳或流浪个体,这增加了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因此,部分城市选择全面禁养以降低执法成本和管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