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5月30日在新加坡开幕,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呼吁亚洲各国与欧洲建立新联盟,通过开放贸易和对话以及在防务和安全方面加强合作,以打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并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马克龙此次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是法国精心设计的东南亚行程的一部分,旨在提升法国及欧洲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无论是在访问期间还是在主旨演讲中,马克龙一直强调“第三条道路”,这与法国和欧洲想要在所谓“印太地区”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他们的“印太战略”,另一方面是针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加强他们所谓的“网络化”伙伴关系建设。
此次主旨演讲是马克龙东南亚之行的重头戏,他也成为首位在这一亚洲高级别安全和防务论坛的开幕晚宴上发表主旨演讲的欧洲国家元首。马克龙回应了外界对法国和欧盟在俄乌冲突和巴以问题上持“双重标准”的指责,表示在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上,法国和欧盟坚持捍卫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他警告,如果美国和欧洲无法终止俄乌冲突,将影响它们在亚太地区的信誉。他还表示,分裂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各国不应被迫“选边站”。
崔洪建认为,马克龙的这些表态意在用法国和欧洲在处理俄乌问题和巴以问题上的“正确性”来论证他们在亚太地区的角色应该受到欢迎和接纳。马克龙试图建立一种叙事,即法国与欧洲坚持公正持久和平,愿意帮助弱国和小国对抗强权,从而与他们想要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方式”联系起来。然而,在一些问题上,如巴以问题,欧洲的立场实际上是摇摆和不明确的,这使得他们难以说服亚太国家相信法国和欧洲可以在地区发挥某种积极作用。
马克龙在演讲中也重申了法国与欧盟寻求“战略自主”的决心,并呼吁亚洲国家与欧洲一道寻求战略自主。他认为,亚洲和欧洲有共同利益确保全球秩序不被瓦解,不结盟的时代已经过去。黄循财则表示,新加坡和整个地区并不寻求与任何单一大国达成排他性协议,希望与各方进行全面接触,实现双赢。
崔洪建指出,对法国和欧洲来说,“战略自主”的一个体现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尤其是热点地区要有存在感。如果法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在该地区发挥的是建设性作用,比如更多地促进地区和平和发展,那么这种作用会受到地区国家的欢迎。但如果这些国家只是照搬自身经验并按照自身利益需求介入亚太事务,最终产生负面结果,那这种作用就不会受到地区国家的欢迎和认可。
马克龙多次提及“提供第三条道路”,并将这一概念与法国和欧洲的“印太战略”对接。他表示,法国希望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同时强调法国是“印太地区”的参与者,必须考虑法国与亚太、欧盟与东盟之间的特殊关系。马克龙还呼吁在共同准则、共同原则和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建立一个积极的新联盟,确保各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选择的不平衡受害者。
崔洪建认为,“提供第三条路”这种说法很符合欧洲或法国的传统,但未必能被东南亚国家接受。它的前提部分成立,部分不成立。特别是中国,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不是一个霸权,而是一个良性的、负责任的力量。法国和欧洲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时需要注意历史背景,不能自以为是地试图把自己历史上那一段往好的方面去解读。东南亚需要的是大国合作和地区共同发展,法国不应引入大国竞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