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贸易圈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为焦点。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这一天为“解放日”。根据这项行政令,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0%的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大多数进口商品征收10%的普遍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然而,这项关税政策并未如愿实施。2025年5月28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阻止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生效,并判定该政策属于“越权”。法院还下达了10天的期限来执行永久禁令。面对这一裁决,特朗普政府迅速提交了上诉通知,试图推翻法院的决定。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对此表示强烈谴责,认为非民选法官无权决定国家紧急状态应对,并表示将动用一切行政权力。然而,法律是明确的:宪法规定国会才有独家权力规范国际贸易,总统不能凌驾于国会之上。特朗普试图绕过国会行使贸易立法权,这显然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在这场争端中,自由正义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非营利、无党派机构代表五家美国小企业起诉特朗普政府。这些小企业在关税增加后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经营困难。法院在裁决时依据宪法,认为总统的紧急权力不能超越国会的权力。
尽管大部分关税内容被暂停,但对汽车、汽车零部件、钢铁和铝征收的25%关税仍继续执行,因为这些关税是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制定的。如果上诉维持原判,相关关税可能会长期暂停,这对缓解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可能是个好消息。
无论如何,这场关税风波提醒我们,在国际事务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希望各国能够以和为贵,合作共赢,让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