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夏日的热浪开始席卷济南的每个角落,雪糕经销商们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场的情况。
在济南市天桥区世茂天城附近的一家雪糕批发店里,店主姬先生正在忙着给冰柜上货。时值下班高峰期,店里顾客不少。姬先生经营雪糕批发生意已有八年,积累了大量回头客。他表示,今年雪糕销量和往年差不多,但客单价和利润下降了两三成。单价2-4元的雪糕是店里的走量产品,占比八成。梦龙、八喜等高端产品有固定的消费群体,销量也还算平稳。每年4-8月都是雪糕销售旺季,但店里一百多款雪糕都在做厂家促销活动,以价换量意图明显。
花园东路上经营雪糕批发生意的王先生也有同感。他说,数量和往年基本持平,日均销售上千支,但客单价跌了四成,6元以上的高端产品鲜有人买。消费者更加理性,购买数量和频次都有所下降。不少购买高端产品的顾客仅为尝鲜,复购率不足30%。市面上各类冰淇淋、网红联名等新产品多样化,竞争激烈,有些年轻人直接在网上下单,满减后比店里还便宜。为了不积压库存,王先生今年减少了囤货量,每次卖到差不多清仓时再进货。4月,他还曾半价清理过一批去年的旧库存。雪糕批发这一行,就是在跟时间赛跑,旺季就这几个月,消费者对日期又比较“敏感”,卖不掉可能就“砸”手里了。
记者走访了济南多家雪糕批发店,不少店主表示,从5月中旬开始,雪糕销量涨幅明显,但客单价下降两到四成不等。从类别看,老冰棍、绿豆排、小布丁等经典产品凭借低价和怀旧情怀,仍是中老年人和家庭消费的首选。而年轻群体则更倾向于尝试新口味,如抹茶、榴莲等创新产品。
面对市场趋势,不少雪糕品牌纷纷求变。5月27日,记者在花园路上的一处群康雪糕销售点看到,群康的爽、豆排等经典产品畅销,单价0.67—2.5元。今年,群康打造了全新的销售模式,将小规格、独立包装的雪糕按斤称重售卖,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在现场购买的市民于先生表示,按斤售卖不仅降低了单价,也打破了传统雪糕“一支一种口味”的限制,可以自由搭配,一次尝遍多种风味。
群康集团总经理于小帆介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养生、口感、性价比等多重需求,今年新推出了小魔娃、小仙多和小可糯系列,每斤售价18元。一斤约30个,平均单价不足0.5元。群康的爽等产品以企业采购作为防暑降温用品为主,新产品则多为零售。目前,仅一辆售卖直营车单日就能卖出8万支雪糕。
“情怀+创新”已成为今夏冷饮市场关键词。蒙牛在传统绿色心情的基础上,推出南方黑芝麻糊联名款雪糕,颇受消费者欢迎;伊利旗下高品质冰淇淋品牌“须尽欢”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联名冰淇淋“桃杏不知春”等新产品,成功出圈;巧乐兹联名哈利·波特,拓宽产品场景和提升渠道渗透力等。
除创新外,平价产品也正成为市场流行趋势。以大润发为例,其门店增加不少单价1—4元的平价雪糕。随着气温升高,单价1—3元的雪糕走量大幅提升,以年轻人为主。大润发工作人员表示,将逐步提升高性价比雪糕占比,推进雪糕回归“亲民”时代。在其不远处的一家社区超市内,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售卖的雪糕品种有52种,3元以下的产品有19种,3—5元的产品有28种,6—8元雪糕占比仅一成。不少雪糕经销商也推出“9.9元5支蒙牛圈”“29.9元买伊利套餐16支”等多种优惠活动。
济南食品行业资深人士宋先生表示,未来雪糕市场的竞争将更聚焦于性价比、场景化、产品创新性等,通过年轻化产品和差异化定价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目前已突破1600亿元,在未来仍会保持逐年上涨趋势。
姬先生盘算着,等天气再热点,厂家又搞促销,店里生意还会再火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