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专家说高血压喝骆驼奶好,心里一紧。回到家后,发现客厅堆着四大箱驼奶粉,餐桌上还摊着手抄的养生笔记,她无奈地意识到母亲又在直播间“上课”了。退休后的刘梅母亲沉迷于养生直播间,时不时买回一些保健品,有的是带有“小蓝帽”标识的维生素,有的则是被夸大成能治百病的固体饮料。这一次,刘梅的母亲花费18280元买了96罐骆驼奶。
刘梅母亲的经历并非个例。调查发现,当前大量养生讲座从线下转移到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间,主播们通过食疗调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吸引老年群体,以免费学习为诱饵,将老人从直播间引至私域平台。这些直播间不再鼓吹“仙丹神药”,而是用“提升免疫力”“心脏舒服了”等笼统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千元“秘方保健品”,并利用一场场科普讲课潜移默化影响老人的判断。
65岁的张大强在刷短视频时被一个名为“韩老师说营养”的直播间吸引。屏幕前,一位穿着白大褂、自称有10多年养生经验的主播正引用《黄帝内经》讲解“长寿秘密”。临到下播,韩老师话锋一转,邀请观众点击链接加入专属养生群,免费学习并有专家一对一指导。张大强跟着操作加入了微信群,两个月后,在主讲老师的推荐下,他花费2880元购买了一款号称对老年三高、心脑血管疾病和睡眠问题有益的“参薏十四味金芝丸”。
52岁的陈丽也是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看公益养生课而“上钩”的。她多次看到“长轻营养食疗”广告视频,关注其账号后,逐渐被吸引,花费1元报名参加了“7天健康体验营”。七天课程结束后,在长轻健康指导师的鼓励下,陈丽又花费6980元参与长轻营养食疗训练营。
记者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搜索“养生”“慢病”等关键词,发现多个直播间都在进行养生知识科普,内容大同小异。主播都宣称是公益直播,在直播中途或者结尾提供点击链接,声称免费赠送“养生书”“中医养生课程”。按照指引点击链接,最终都会跳转至社交账号添加微信好友。
私域直播间的养生讲座内容也类似。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分别报名参加了多个养生节目,如《康养联播》《长轻营养食疗》《食养新天地》等。起初,主播确实分享养生知识,但一周后便开始渗透食材的“神奇功效”,并推荐高价产品。这些所谓“公益直播”实为录制视频,进度无法调节,中途退出需重看,且链接当日失效。
因听信养生专家的课程,王桂香的丈夫也在直播间多次购买“保健品”。王桂香说,丈夫的身体不错,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正常,起初每月花费几百块并不在意,但去年开通信用卡后花费失控,仅在《晓说讲堂》购买保健品就花费近万元。记者查询发现,这些产品均为食品,而非保健品。
此外,还存在专门销售养生保健栏目的卖家。记者联系上多位提供此类栏目的卖家,他们宣称可提供从栏目包装、产品供应链到社群运营的一体化服务,并强调吸引中老年用户的核心在于主打“抗癌、降血压、降血糖”三大健康痛点。
面对“私域”直播沦为“割老”重灾区的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需从监管、社会关怀等方面施策,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老年人最在意的是生死问题,面对生理心理变化易产生健康焦虑,进而想买保健品。同时,他们信息渠道有限,难以全面了解保健品真实情况,易受骗。情感需求也关键,因子女忙碌、社交圈缩小易孤独,一些不法商家通过热情服务拉近距离后高价卖保健品,老年人在这种情感驱动下会放松警惕,轻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