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季,总有一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上演。
有的高分考生被高校退档,有的985分数却误入民办院校,有的以为报考了热门专业,结果却是个"天坑"。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在高考中斩获高分,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即便取得了高分,也未必能如愿以偿进入理想的学府。
这种遗憾,往往源于考生和家长的疏忽大意或信息不足。
01
近日,河北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情况中,一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一名物理类考生以624分(省排名5912-6190名)的高分,却被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录取。这一消息再次将"独立学院"这一敏感话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并非东南大学的二级学院,而是一所独立运营的民办三本院校,仅在名称上挂靠了东南大学。
在河北省的招生代码中,东南大学为0456,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0454,两者代码相邻。成贤学院成立于1998年,虽由"985"高校东南大学举办,但实为独立学院,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该校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其招生章程中明确标注为民办高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均由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颁发,而非东南大学本部。
02
624分在河北省可谓高分,完全有实力进入众多985、211高校的优质专业。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令人扼腕的误报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独立学院转设进程未完成: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三条转设路径。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独立学院已完成转设,但仍有百余所独立学院尚未完成,继续挂靠主办院校的名称。其中,江苏省的独立学院数量最多。
新高考模式下批次界限模糊: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取消了一本、二本、三本的批次限制,统一为本科批次。这种变化使得一些粗心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容易忽视学校性质的差异。
考生和家长信息获取不足:一些考生和家长没有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也未登录学校官网了解详情,导致将三本院校误认为是985、211大学。
"独立学院"与"校区"、"二级学院"概念混淆:部分考生和家长对这些概念缺乏清晰认识,误以为独立学院是985大学的二级学院。实际上,一些大学确实设有多个校区或分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这些在招生名称中会明确标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近年来,类似的误报事件屡见不鲜:2022年,河北一名611分考生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录取;同年,山东三名580分左右的考生分别被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录取。2023年,山东又有一名600分(省排24283名)的考生误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03
为避免类似遗憾重演,小扒建议未来的考生和家长:
仔细甄别学校性质:凡是看到"XX大学XX学院"这样独立的招生名称时,很可能是独立学院。务必认真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办学性质、地点和毕业证书颁发情况等关键信息。
对比历年录取分数:独立学院与本部的录取分数通常存在显著差距。例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与东南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差距超过140分。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充分利用官方渠道和权威资源,全面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情况。
合理规划,理性选择: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入学前要对目标专业有一定了解,入学后及时制定大学学习和发展规划。
04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但绝不是终点。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考上理想大学只是起点,未来还有保研、考研、留学和就业等更多挑战等待着每一位学子。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关键是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