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中秋节刷屏的一组表情包深刻探索了“在8012年,怎样的祝福语能够脱颖而出”这一议题,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
今天又是九九重阳节,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可能再次出现在你的家人和朋友群。
事实上,每到各种节日,如何发出一条温馨感人、清新脱俗、大方得体的节日祝福是一个长久以来都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条好的祝福语多采用‘分—总’的结构形式,内容一定要排比,押韵押得朗朗上口,最后一定要回归‘祝你快乐’或者‘愿你安康’”。
——鲁迅
无论祝福语的言辞如何更迭,句式如何多变,“快乐”和“安康”依旧是大部分祝福语的“最终归宿”。虽然都有“盼你好”的美好情感在里面,但这两个词语间其实并非完全可以互相替换的。据说在有一些节日里,人们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惊了!这些节日只能说安康?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在这样一个祭祀祖先,缅怀故人,连空气中都带着淡淡忧伤的日子里,要是你开口说一句“清明节快乐”,难免让人觉得——
所以,淡淡祝福一句“安康”便好。
▇ 端午节
【起源说】端午节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说祝福的话用“端午安康”最恰当。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端午节的起源,跟屈原投江是分不开的,也正因如此,端午节就和纪念、忧伤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网友还分析,据史料记载,端午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在很多人看来,端午节是个祭祀的日子,便不能太过于欢庆,因此互道“快乐”,显得很不合时宜。
【习俗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其中许多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说“端午祥瑞” “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重阳节
【起源说】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仙人费长房谓恒景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东南方山中有一位修炼得道的仙人,叫费长房,一日对他的徒弟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难,你赶紧回去,让家人每人做一个红色的绢袋,装上茱萸,系在胳膊上,登到高处,喝点菊花酒,就可以躲过灾祸。”传说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家,去哪儿呢?爬山,尽可能到高处去,登高以躲避凶气,才能保平安。鉴于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安康”,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 中元节
“中元节”,民间又俗称“鬼节”,是不宜说节日快乐的。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样一个肃穆、庄重的节日,祝福快乐不适宜,也并不吉利。与其祝别人节日快乐,不如祝对方身体安康。
“安康”VS“快乐”大讨论
对于上述的节日,究竟是祝福“安康”还是“快乐”,大家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尤其是“端午节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的说法,此前已经引发了很多争论。对此,众人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派:
“快乐派”:强调节日在现代的意义,顺应现在的时代潮流。
@百度知道:到了近现代,一些传统节日的仪式性、祭祀性的分量逐渐变轻,竞技性、娱乐性的分量越来越重,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道一声“快乐”也无妨。
@果壳网:端午节虽以辟邪为主,但不妨碍人们庆贺它,古代端午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最直接的体现。而重阳节虽来自古人认为阳九为灾数,期盼可以辟邪求福的心理,但这个节日在中国人眼中也同样是“佳节又重阳”。而春节、中秋节才是真正的来自于祭祀(祖先或神灵)的节日,然而它们却也是今天的中国人庆祝得最开心的传统节日。甚至于后世以祭扫为主题之一的寒食、清明节,它们的另一大主题反而是欢乐的郊游。
“安康派”:追溯节日的传统渊源(祭祀、辟邪),惋惜传统习俗的流失。
正如前面所举的清明节,端午节等,“安康派”从节日起源和传统习俗进行分析,认为有些节日只能说“安康”。站在这个角度,他们坚持说节日“安康”,并认为说“快乐”是一种传统习俗流失的表现。
“统一派”:无论是快乐还是安康,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一星座网:传统上的重阳节本以辟邪为主题,在这个原本为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但如今的重阳节逐渐淡化了禁忌的意义,并更多的以尊老、敬老为节日的主题,所以究竟要不要说“节日快乐”就成为见仁见智的个人选择了。
“批判派”:这样的讨论不过是网友抬杠和互蹭热点,没有讨论的必要。
@广府民俗学家饶原生:节日说什么样的祝福语,主要取决于对这个节日的需求,没有必要一刀切,一定要去说安康而不说快乐显得过于吹毛求疵。
@百家号:或许可以这么说,所谓的中华传统,远比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氛围宽怀大度的多。
@凤凰网:端午不能互道快乐的说法,这不过是某些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人炒作出的噱头罢了,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在今日的传播。
“深思派”:这样的讨论反应了传统节日在当代的解读困境,比起争论一个结果,讨论本身才是值得被讨论的,讨论引发的人民对传统节日的挖掘是有价值的。
@新华社:说“端午节快乐”是很正常的。“人们本身接受的固有文化观念和自己对节日的内心感受是有距离的。”一些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附加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东西,比如说屈原投江这种悲壮的情节,这是当时的掌权者希望这种爱国意识内化在人们心里。而现代社会过于强化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更有意义。
@黄河新闻网:不管是追溯传统节日的源头,还是梳理它的流传过程、探讨如何更得体地表达节日祝福,本身就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固定统一的祝福语,何尝不是一种节日教育?节日的文化魅力,正在于此。
这事儿你怎么看?
至于说“安康”还是说“快乐”,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Mr.Nobody:我认为安康还是快乐,主要是在于节日的性质或者是送祝福的对象,比如说像端午节和重阳节这类给长辈或者家人祝福的,就不能用快乐,而应该用安康,但是比如春节,圣诞节之类的受众群体较广的,快乐就可以了。一个比较正规,一个比较日常一点。但如果是同龄人的交流,一般都是以快乐为主,没有必要比较正规。个人认为其实可以随意一点,送祝福心意是关键,“快乐”还是“安康”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也许有些人对说“快乐”还是“安康”比较严谨,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猹猹:我觉得,所有节日都能说快乐,但是有几个说安康比较合适,比如重阳,中秋,春节这一类比较偏团圆的节日。我觉得不管是“快乐”还是“安康”,都是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节日的祝福本身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方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事情,所以说如果过于严苛,对于每一个节日只能说什么或者应该说什么,未免会死板,但我也能理解要区分安康和快乐的原因,应该是想要区分清楚每个节日不同的起源吧,就像重阳强调老人家身体的健康,说快乐就不大合适。
@yyy:快乐安康本质上都是一种祝福吧,我觉得不存在可比性。但对于节日来说,在现代社会,“快乐”比“安康”更有意义吧。
@一条没有感情的小船:我个人比较偏向于节日说快乐,理由如下:其一,说“安康”和说“快乐”的最大的分歧点是大家认为有些节日带有祭祀的意义,因而是悲伤的节日不能说快乐,但在古时候大多数的节日都和祭祀有关,而今天的我们在传承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很难分辨哪些是有祭祀意义的,哪些没有,所以说“快乐”对于当代人来说是一种方便的方法,并不能说是不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其二,说“快乐”是在祝对方快乐,是出于当代语境下的一种期望与祝愿,借节日之名将平常的祝福表达出来,究其根本,这种祝福与节日本身的意义关系并不大;其三,在中国古代古诗文中也早有不分悲情与乐情过节日的趋势,所以这种趋势在当代延续下来也不为过。说安康无可厚非,但我认为真正复兴与传承传统节日的方法是去探索节日背后更多的风俗,并与当代文化有效结合,不要让节日成为一种虚有外壳的形式。
@蠢蠢:首先,大家在节日期间表达祝福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联络亲友感情,值得提倡;但对于用词不当,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文化传承时内涵的缺失,传承文化更应以内涵为根本,以形式为动力,将其发扬光大,深刻理解文化内涵,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高某:我觉得这都是形式,有那份心意就可以了,何必在意文字上的一点差别。
也许对于节日祝福讨论的本身,正是反映了大家对文化的重视和探索,无论是哪一种节日祝福都承载着我们对身边人最真挚的关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想要送给长辈的重阳祝福,重阳节的你究竟是更喜欢用“安康”,还是“快乐”呢?
––––––
附:重阳节诗词大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陵园妾》(唐)白居易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尔军恩何厚薄?
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丁巳重阳》(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旅中重阳》(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重阳山居》(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山居》(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四首》(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荆州作》(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阻雨》(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夜旅怀》(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即事》(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日寄韦舍人》(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过重阳》(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九日与友人登高》(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九日宴江阴》(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叹庭前甘菊花》(唐)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唐)杜甫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九日雨中》(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庚午岁九日作》(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九日登玉山》(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
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
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唐)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谢新恩》(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唐)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九日得新字》(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唐)皎然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唐)皎然
重阳千骑出,送客为踟蹰。旷野多摇落,寒山满路隅。
晴空悬蒨旆,秋色起菱湖。几日登司会,扬才盛五都。
《重阳感怀》(北宋?)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
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
人家帘幕重阳近。晓日阴阴晴未定。
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
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醉花荫》(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香子》(北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千秋岁》(北宋)李之仪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
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
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
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
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斗百花》(北宋)柳永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蝶恋花庭院》(北宋)晏几道
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阮郎归》(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踏莎行》(南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悲秋》(南宋)陆游
萧萧衰鬓点新霜,人静房栊易断肠。
等是闭门愁里过,任教风雨坏重阳。
《满江红》(金)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水仙子》(元)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
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幽幽,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没来由惹起闲愁。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
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意悬悬诉不尽相思,
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折桂令对青》(元)张可久
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螃蟹咏》(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
附:重阳节借势文案来了
黑小指,休克文案
借势文案那么多,能看的真心没几个。
这也是好事,留给我们的机会很大。有兴致的网友做的海报文案,都能有不错的传播。所以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会有好结果的。
那么重阳节文案怎么写,这里有三个借势方向。
1.民俗习俗
一个节日热点都有自己的民俗活动。比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
2.老人节
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老人节。主要是感恩父母,尊老敬老等等。
3.数字
九月初九,这个数字比较特殊。九九,99也可以作为节日热点的一个元素。
从过去的品牌海报中不难发现,借势内容全部离不开这三个方向。不过,大部分品牌海报就是节日祝福问候下,关联性真心不强。看两个案例就知道了。
百事可乐
佳节又重阳,百事孝为先。九九重阳,除了思念,除了祝福,也许我们应该做的更多····
像这样的海报文案,跟品牌和产品毫无关联,换个logo都可以用。百事可乐的元素跟重阳节没有结合,不够看。
加多宝
今天九九重阳节,小宝赋个了诗,登个了高,眺个了远,赏个了菊。本应该开心的一天,却碰到了世间最悲惨的事情。感恩。
海报和文案虽然都出现了加多宝,但这个强行植入未免有点尬。这不是借势海报,倒有一种电视促销的感觉。
这样对比一下来,我觉得去年美的冰箱的借势海报很优秀了。这也是为数不多够看的重阳节文案。
美的冰箱:重阳九九,百孝为鲜。
孝心是重阳节的元素,保鲜是冰箱的作用,两者用一句“百善孝为鲜”结合起来,这才是借势文案啊。
那么,怎么写一个合格的重阳节借势文案呢,我来实操几个产品。嗯,还是从那民俗习俗、老人节和数字99这三个方向去写。
一、安全套
拿到安全套这个产品,想到的第一个方向是重阳节九九这个数字。九九,试试转换成长长久久,文案大概是这样。
安全套:重阳九九,长长久久。
感觉有点简单,最多勉强及格。后来想了会,我觉得数字99可以用。百度了下,确认了下99也是一种体位。最后文案是这样。
安全套:重阳九九,就用99。
除了数字九九,还可以用民俗习俗这个方向。登高和采菊,这两个内容是可以使用的。大象安全套就是这样,我觉得挺有创意的。
大象安全套:九九重阳,登高采菊!
海报设计有点污,但我很喜欢。这里有一个注意地方,借势海报虽然要吸睛,但不能没有底线。不分场合开荤段子,不是傻就是蠢。
所以,老人节这个方向不要去考虑。也的确,杜蕾斯等安全套品牌没有借势重阳节,可能也有这一层考虑。但是,从数字九九和登高赏菊这两个方向是OK的。
二、减肥药
从重阳节的民俗习俗去找,我觉得登高用得上。胖子是很难爬得高的,除了风景,事业巅峰也是如此。所以,文案大概内容可以这样。
减肥药:瘦下来,在哪儿都爬得更高。
从老人节的角度去写,可能有点难度。我多想了会,用个简单的文字技巧。其实也可以这样写这个借势文案。
减肥药:减腿减肚子,但孝心不减。
最后从重阳节的九九数字,很快就想到了体重。99,正好体重不过百。所以文案很快就出来了。
减肥药:幸好是重阳九九,不然超过一百是没有前途的。
三、内衣
第一方向还是从重阳登高去借势。登高爬山,羞涩地想到了乳峰。内衣文案或许可以从这角度去写。
内衣:#重阳节#感恩长辈,从小到大都罩着我。
热点是个好东西,毕竟它有着免费大流量。不过,大部分借势只是凑热闹。所以你要能瞄准一个角度,是很容易脱颖而出的。借势文案写得好,下一个杜蕾斯可能就是你。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阳,一起许个愿,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