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向中国商飞(COMAC)出口LEAP-1C发动机,并冻结C919客机的飞行许可证审核流程。这一政策变动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技术封锁,旨在通过控制C919的核心部件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
C919是中国商飞历经十余年打造的国产大飞机,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民用航空制造强国行列。为了获得欧美适航认证,C919在设计中引入了大量国际成熟技术,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美法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提供的LEAP-1C发动机。这款涡扇发动机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民航动力系统之一,其高涵道比、低油耗与出色的可靠性为C919提供了与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 MAX竞争的基础。然而,这种依赖也为C919埋下了“技术软肋”。
一旦被美方切断供应链,整个飞机的生产和交付节奏将受到严重干扰,打入国际市场的计划也将受阻。外界对C919项目的前景产生质疑:一款国产飞机,心脏却掌握在别人手里,这还谈何“自主”?但事实上,中国并非没有准备。在C919立项初期,国家便同步启动了国产CJ1000A发动机的研发工程。这一战略决策是对中美技术冲突形势最深远的预判。
CJ1000A的研发历程充满挑战,从2011年正式立项至今,它经历了模型论证、技术攻关、原型制造、台架试验等多个阶段。这款发动机承载着中国民航动力自主化的希望,目标是替代LEAP-1C,甚至在某些技术指标上与其比肩乃至超越。2023年,CJ1000A成功装配到由运-20改造而成的通用飞行试验台上完成首飞,成为少数拥有完整试飞体系的国家之一。到了2025年,CJ1000A已进入验证性飞行测试阶段,根据中国航发的披露,该款发动机在试验中表现超出预期,正在向C919平台转装测试迈进。
尽管CJ1000A在燃油效率、结构紧凑性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在材料工艺、发动机寿命管理、国际适航认证等方面与成熟的LEAP系列仍有差距。因此,短期内全面替代LEAP-1C仍需时间。美国对LEAP-1C的断供短期内会影响C919的交付节奏,增加客户的信心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举措更像是一记催化剂,推动中国航空工业提前完成国产化替代的历史性跨越。
C919在全球航空制造格局中挑战了波音和空客双寡头的地位,触动了美欧深层利益,因此成了美国对华发动技术封锁的目标。从波音自身的财务困境到美国航空出口数据的连年下滑,C919的每一次成功试飞都让美方倍感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对C919断供发动机只是早晚问题。
最终,C919不仅能飞,而且会飞得更远、更稳、更自主。过去十年,中国建起了一架国产大飞机,用十五年逼近世界先进发动机性能水平。今天,我们有信心用更短的时间完成CJ1000A的商业化落地,并在下一代国产大飞机C929上配装CJ2000发动机,迈向更大航程与更高推力的国际竞争赛道。当中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不再依赖任何国家的供应链支持,才是真正打破了“技术命门”的一刻。那一天,C919将是一架从心脏到骨架、从软件到硬件完全自主的“中国大飞机”。我们距离那一刻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