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话题#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冲上微博热搜。最近,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的求助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这名家长透露,他带5岁的女儿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女儿出现头痛、低热和呕吐的情况,6月23日住进医院后开始抽搐,随后昏迷不醒,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孩子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情况非常危急。
2023年6月,贵州一名孩子家长在网上记录了自己孩子生病就医的经历。据说孩子去海边游了一次泳,竟感染了罕见的“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食脑虫是指阿米巴原虫(变形虫“Amoeba”的中文译音),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多个分支,其中比较致病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棘阿米巴和巴氏阿米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在中国,得食脑虫属于罕见事件,感染概率极低,一年到头全国也难得见到几例,但感染者中多见幼儿、青少年群体。如果得了这种疾病,一旦进脑,病死率很高,发病后常在一周内迅速恶化。食脑虫的早期症状像普通脑膜炎——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脖子发硬,很容易被当成细菌或病毒感染。这种疾病早期易被误诊,起初患者只是“发烧+头痛”,不少人会被按普通病毒性脑膜炎处理,等真相大白时已错过最佳窗口。
夏天在湖泊、温泉、河道、戏水池潜水、跳水,鼻腔被温暖的淡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但如果在“温暖淡水呛鼻”后一两周内,出现高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脖僵硬,甚至很快意识模糊,务必立刻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我最近在哪个水域把水呛进鼻子了”,时间就是生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是根据患者情况,多药联合加以控制颅内压,国内已有成功抢救的报道,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暑假期间,很多孩子会去游泳。既然食脑虫主要生活在水中,带孩子玩水时,应避免将头浸入水中。去湖边、池塘、河流、喷泉、温泉等处游玩时,尽量避免鼻子进水,戴个鼻夹更稳妥,以防止变形虫进入鼻腔。游泳最好去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水上乐园,还要戴好泳镜和鼻夹。不要踢水下的沉积物,以避免变形虫分散进入水中。玩水后,最好马上用瓶装水清洗鼻腔,回家后最好再用煮沸过的温开水清洗一次。鼻炎患者日常清洗鼻腔时,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要用煮沸的水做成生理盐水,洗鼻壶等工具也要清洗、消毒。如果游泳、戏水后出现头痛、呕吐、发热、嗅觉异常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