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5年全国高考开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有关作文的话题引起了不少讨论。
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阅读以下材料并写作: -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这些材料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隐喻了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以及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的姿态。考生需要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认识。
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提供了几段关于梦的诗句: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些诗句提示考生注意“梦”的具体性和普遍性。考生可以结合这两方面,从个性化的梦境中发掘普遍的意义,或将宏大深远的梦想寄寓于生动可感的梦境之中。此外,题目还引入了“赠予”的概念,引导考生思考如何通过“梦的赠予”实现“我们—他人”的联结。
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探讨了专业文章、通俗文章和传世文章之间的转换问题。有学者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题目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认为这个题目难度较大,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则认为题目紧扣当下文化生活,具有深度和思辨空间。
北京卷提供了两个作文题目供考生选择: 1.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清华附中教师唐中云解读了这两个题目,指出记叙文题目紧扣时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引领青年人对科技发展的思考;议论文题目则强调青年人的成长,告诫青年人要自我主动地成长。
天津卷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围绕辐条汇集于轮毂、“辐集而轮运”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该命题精心选择意象,创设丰富语境,引导考生将个体与集体、家国关联,思考向心力、凝聚力、承重力之于个体之成长、事业之发展的重要意义。考生可以从辐条汇聚的形象入手,着眼于辐条的“劲直”“向心辏集”等特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道路选择、责任担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