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过年啦!今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这意味着我们距2021辛丑牛年仅有 四天!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小微脑海里不禁涌现出过年的热闹场景——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搁家过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这首春节童谣我们耳熟能详,那腊月二十六具体有哪些 习俗和丰厚的 文化内涵呢?别急,且听小微为你细细道来。
习俗看过来
习俗一:杀猪
民间俗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为什么年前要杀猪,而不是其他牲畜呢?《说文解字》中记载:“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意思就是火有家就有猪,无猪不成家,可见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养猪了。“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代表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代表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还有什么比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更让人满足的呢?
春天抓猪仔,到了冬天的时候猪也已经长很大了,这个时候正是吃猪肉的时候,过年把家里养的猪杀了吃肉,也是为了慰劳一年的辛苦。而在古代的农耕社会,牛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工具,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所以人们不会把劳动生产工具宰杀了。所以过年杀猪就成为了一个习俗。
习俗二:除尘
除了腊月二十六要杀猪割年肉的习俗,在民间还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二十六,洗福禄”的说法。古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许多人家自己养牲畜,而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则来个全家大清扫,新年新气象,房屋干净整洁,带着期待和欣喜迎接喜气洋洋的下一年。
诗谣看过来
忆长安-十二月
唐·谢良辅
忆长安,腊月时,温泉彩仗新移。
瑞气遥迎凤辇, 日光先暖龙池。
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诗酒年华,岁岁年年,腊月时,万物更新,瑞气满堂。诗人“取酒”,芸芸亦欢畅。祝新春,愿安好。
腊月踯躅一枝独开
宋·朱淑真
园林经腊正彫残,独尔花开烂漫鲜。
借问陇梅知幸否,得陪春卉共时妍。
冬去春来,萌新伊始,一枝独秀装点了原本枯寂的冬末,诗人亦多了欢愉和欣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诗词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永恒的时效性和不参杂规矩的理解力。这首诗在今天看来也是颇有深意,共克时艰,共迎春芳。
腊月
宋-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春天将近,白昼时间拉长,暖黄的春意催促诗人脱去重重的“裘衣”,欣欣向荣的生机令诗人好不自在!来日可期,方华得意。
今朝看过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不再变得奢侈,肉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小康力量壮大,灯火万家新添。但不变的依旧是浓浓的年味。阖家团聚,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衔着可口的红肉,融融的过年之情自古而来从未改变。
NEW YEAR
如今的除尘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已不再是清洗禽畜屋,而是延续腊月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和习惯。擦洗玻璃,清洗剩余的物件..... 辞旧迎新,祈盼春节!
春天已经到来,夏天还会远吗?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追求合格的体脂率和健康绿色的饮食。相比于古时吃肉的习俗,如今的腊月二十六更多了“减肥”的内涵, 吃肉不长肉,来年一直瘦!
长日欣喜,年岁并进。2021辛丑牛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凛冽的寒风终将停下,漫天的雾霭终将散去,新年的曙光洒向天际,爱和幸福永不缺席。
新年上上签,“牛”转乾坤,祝大家 牛年大吉!
文字:张佩云
排版:张佩云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