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各个研发项目出海方面受到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关注,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分析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比较优势是否可以持续,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展开。
从内部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是关键因素。中国的创新药不是偶然的突破,而是政策持续引导、产业转型积累和生态协同进化的结果。2010年到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期,产业在仿制药时代积累了大量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降低了临床前研究成本,提升了研发速度。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在医疗制造领域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医药产品。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创新药企提供了上市融资机会,助力研发。
从研发效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效率,包括患者招募速度和完善的PI体系。2010年到2020年的积累期为医药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多个领域如ADC、双抗等,中国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在全球领先。这一积淀过程仍在持续,未来五到十年有望看到更多全球性成果。
从宏观维度来看,人口和内需的优势也很重要。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医药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内需市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龄化加剧,国内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研发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和稳定的发展基石。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持续性值得期待。国外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断崖冲击,未来几年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导致药品竞争格局恶化和药价下降。因此,海外知名药企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和管线补充,中国高质量的创新药项目吸引了他们的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涉及中国公司或中国研发资产的交易比例也较高。这种合作趋势可能会继续增加,中国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授权等方式逐渐成为全球创新药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