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永远不是岸,而是向更远、更开阔处奔赴中的我们自己。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最近是金三银四求职季,很多年轻人感慨:找工作也太难了啊啊啊啊啊。
别人白菜价,我白开水价也不行。每天安慰自己:没关系,能和HR聊一聊已经很厉害了、能有个面试已经很厉害了……
于是在找工作难的大环境下,不知何时,悄悄刮起了一阵“自降学历找工作”的反向求职潮。
#年轻人开始自降学历找工作#、#研究生毕业后靠本科专业找到工作#等话题更是火上热搜。
“原本以为学历是敲门砖,结果是拦路石。”
“今年刚拿到硕士学位,毕业后找工作并不顺利。要么被HR回复‘你学历不错值得去更好的地方’,要么聊着聊着就没了下文。”
“填上研究生学历,HR反复犹豫,怕我期待过高,这份工作干不长久;改成本科学历,HR第二天就回复我,问我最快什么时候到岗。”
降低学历更好找到工作,放在前几年可能没人信,但放在现在,正在成为现实。
当年轻人选择自降学历找工作,究竟是暴爽重开,还是好牌打烂?究竟是找到退路,还是走了弯路?
考研要上岸、考公要上岸、找工作要上岸,当上岸成为主旋律,那些上岸失败后人生更开阔的人们,那些主动选择放弃上岸的人们,又经历了什么?
1
自降学历找工作背后:
好学历≠好工作
据头条新闻,刚刚入职的阿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卷了半生的学历,最终却是靠着高中文凭在家乡小县城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从公司辞职之后,我一直在家当全职女儿,那天我发现楼下一家店正在招人,只要求高中学历,就鬼使神差地进去应聘,当即就被录取了。”阿雪说。
为什么会在面试的时候自称高中学历?阿雪解释道,前段时间小某书上刷到热门话题“学历改低后更好找工作了”。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阿雪不是尝到自降学历找工作甜头的个例,无独有偶,另一个话题也同时上了热搜。
曾是全网最冷门专业甲骨文专业女孩李右溪,读了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还是靠本科经历找到工作。
当学历成为拦路石,一些原本没有获得学历门槛的人,一些自认天生不是考试那块“料”的学生,相比于大学或研究生毕业选择考研、考公、找工作的同学,旁人眼中“没有未来”、“不爱学习”的他们,反而找到自己的岸。
对于小果来说,从小学到大学,他已经习惯了做一名成绩永远倒数的“差生”,也没考上研,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三本院校毕业后的他竟然成为了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学习小语种的小果在大学期间争取到去西班牙交换的机会,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的伯乐,毕业后也便顺势留在西班牙做食品进出口生意。现在,小果已经是项目负责人了。
无独有偶,志峰上学的时候真的很痛苦,读到中学就坚持不下去了,老师为难、家长着急,后来索性退学去了职高;当大家都以为这孩子从此没救的时候,志峰认真学技术,是职高里为数不多追求上进的学生,毕业后有幸进入国企当技术工。
现如今,当志峰的同龄小伙伴们研究生毕业辗转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当上了老板。
小果和志峰不是芸芸学子中的个例,他们无一不在身体力行地证明,考试不好、没成功上岸,不代表人生就没有未来了。
《金榜题名之外: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中提到:当我们默认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却可能发现大学生活很少和就业市场发生直接关系;其实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受教育与就业所需技能之间都是脱节的。
在越来越卷的当下,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的脱节,另一方面则是学历贬值和通胀严重,对于很多岗位来说,高学历求职者反而“学历溢出”了。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社会学专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其经典著作《文凭社会》中曾做出分析。随着教育通货膨胀、学历贬值,更多的教育并不会带来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岗位。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一问题越发明显,国内外都是如此。
在美国和英国,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认为:学历和工作能力不能划等号。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45%的公司有意对某些工作职位取消学士学位要求。
相对保守的英国,也在这两年大跨步做出了改变。根据Linkedln领英的最新数据,2021年到2022年间,英国不需要学位的职位发布数量同比增加了90%。
于是,重学历轻技能观念正在年轻人中淡化。自降学历背后,是基于现实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好学历不等于好工作的观念的转变。
2
主动放弃上岸的那些人
过得怎么样了?
当上岸似乎变成很多人眼里唯一正确结果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主动放弃上岸。
昭昭从小就是学霸,那种天资聪颖的孩子,别人努力12分,她只需7分就可以实现不错的成绩。家里人希望她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但其实昭昭不太愿意局限于一种生活。
考研未果后,她选择了“离岸”,去海外院校当汉语教师,在陌生的国度,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着多样文化的碰撞。
靖羽,帝都211财经院校王牌专业毕业,却选择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当年,靖羽的高考成绩全市排名前15,报清华北大也毫无压力;为了就业和日后发展,父母帮她选择了一所财经类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
但是,大学生活的高压让她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在持续的高压负荷之下,靖羽内心世界的小小屏障快要坍塌了。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靖羽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逼成这样呢?
本科毕业后,顶着父母的压力,她没有考研,转而选择了艺术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她而言,更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岸。
现在的靖羽在当策展人,她的艺术潜力在喜欢的职业中被充分激发。
像昭昭和靖羽这样主动放弃上岸的人还有很多,放弃上岸的理由也有很多。
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无法前进的人生”也可以向左向右走。
上岸不是唯一被推崇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体验的重视。
3
当代大学生并不甘心成为
“卷王时代”的“脆脆鲨”
看到有段子调侃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现状:对大专要求学历,本科要求技术,硕士要求经验,博士限制年龄。
这找工作上岸,可真是难上加难。
而为了上岸自降学历,说到底,某种程度上还是年轻人的自我解压。
毕竟如果不是急需打工挣钱,自降学历找到的工作,未必适合个人长期的职业发展;简历上这份工作经历,未必能为后续找工作加到分。
有自降学历找工作的年轻人,后来感慨:不仅没有体验到传说中“游戏重开了一把”的爽感;
可能还会受身边人言论的影响:“别人说你这样的学历找什么工作不好,久而久之,自己也难以自洽了,觉得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金榜题名之外: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将毕业生群体分为:自主驱动者、机会主义者、主流价值盲从者、迷失无从者这四类。
图源:《金榜提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从自降学历找工作这一举动来看,他们可能是基于功利向的机会主义者,可能是临到毕业,发现读研考公上岸都无望的主流价值盲从者,迷失无从者,独独少是自主驱动者。
而在郑雅君看来,自主驱动者不仅是功利向的,更是对人生有长期的规划,出路只是短期目标,他们清楚:重要的是编织自己的意义之网,建立起自己的哲学。
考研、考公、找工作上岸,可以被视作开启人生下一段的一个答案、一种选择,但它不是全部。
心态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真正影响我们走向哪里的关键。
就像甲骨文专业女孩李右溪所说,现在也从不后悔读研究生:“研究生3年学到的东西,一直在滋养着我”。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盈,但也没有“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沉重;
我们不断地在经历西西弗斯时刻,也不断地在上山又下山、就像我们如今上岸又离岸的过程中,看到一只只蝴蝶。
所以啊,动人的永远不是岸,而是向更远、更开阔处奔赴中的我们自己呀。
听说这个专业的学生
不愁找工作?(bushi)
▽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福建最有潜力的“网红”大学,把王树国请来当校长了?
北师大老师B站开课发传单邀请学生,评论区集体破大防:谁能先教老师改个名字!
当大学教授们,决定去做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