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上海普陀警方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黄某,她以“薅羊毛”的方式在上海生活了两个多月,几乎没怎么花钱。她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但最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黄某于2月18日来到上海时,穿着单薄的风衣,手提一个大牌托特包。她利用服装店的无理由退换货规则,解决了自己在沪期间的穿衣问题。两个月内换了十几套行头,没有花一分钱。在上海期间,黄某要么住在宾馆,要么住在洗浴中心,更偏爱后者。每当入住完这些地方,她会以房间内有虫、床铺不干净引发过敏、搓澡把自己搓破皮等理由要求免单。如果商家不同意,她就会闹到派出所,企图通过调解达到目的。有时甚至投诉派出所。
黄某的随身行李中还发现了一盒死蟋蟀,这是她从花鸟市场买来诬陷宾馆的道具。民警走访洗浴中心时发现,黄某总共消费三次,前两次都有不同的男性帮她买单。在没有去洗浴中心或没有男网友请客吃饭的时候,黄某靠外卖解决一日三餐。收货后,她以各种理由挑刺,迫使商家退款。
黄某在上海生活的两个多月里,没有坐过公共交通,出行全靠打车。她有两个手机号,并下载了市面上热门和冷门的打车软件,以此拖延支付车费。她每次行程结束后都会以种种理由投诉司机,从而逃避支付。
黄某不仅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还尝试了美容项目。她在做完美睫项目后声称眼睛不舒服,要求免单。店家提出可以调整或免费卸睫毛,但黄某拒绝并拒绝支付服务费。最终,店家放弃收取费用并将她的睫毛卸掉。
被普陀警方抓获后,黄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企图讨好民警以岔开话题。据她交代,第一次“薅羊毛”是因为真的遇到了虫子,宾馆方给她免了房费还送了卡。尝到甜头后,她便走上恶意索赔的不归路。
黄某的行为涉及系统化欺诈手段,包括住宿场景中的伪造卫生问题、服饰消费中的利用退货规则、交通餐饮中的恶意投诉拒付车费等。累计欺诈金额远超多数城市的诈骗罪立案标准,且两个月内实施了30余次恶意索赔。这种行为破坏了电商平台信用体系,滥用公共服务资源,影响了上海营商环境。黄某被捕后仍无悔意,显示出对法律的无知和无畏。警方选择以“寻衅滋事罪”处理此案,体现了对新型消费欺诈的从严打击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