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孩看五哈两天两夜进了ICU 熬夜成“导火索”!两周前,杭州发生了一场与死神的极限赛跑。19岁的外卖员小李在连续熬夜追剧两天两夜后,与女友交谈时突发心跳骤停。幸运的是,在女友、120急救人员和树兰(杭州)医院医护团队的努力下,经过一个多小时上千次按压的生死接力,年轻的生命最终被从死亡线上夺回,且未留下神经功能后遗症。
意外发生时,小李前一秒还在和女友说话,下一秒便四肢僵直、呼吸停止。女友发现异样后立即拨打120,并在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员视频指导下,与室友轮流为小李进行胸外按压。6分钟后,120急救团队抵达现场,继续高质量心肺复苏。转运至树兰医院的10分钟路程中,急救团队除颤6次、推注6支肾上腺素,但室颤波形仍顽固存在。尽管医护人员体力几近透支,但他们坚持:“他才19岁,必须送到医院!”
当小李被送达树兰医院急诊室时,他的心脏几乎“罢工”——瞳孔尚存微弱反射,但监护仪上室颤波形微弱,血压已无法测出。抢救团队毫不犹豫地继续按压。与此同时,ECMO上机准备紧急启动。重症医学科主任卢安卫主任医师回忆,仅靠三根手指感知颈动脉搏动,指挥胸外按压的节奏与力度;ECMO团队在极端困难下进行血管穿刺,每次暂停按压仅以秒计。所有人只有一个信念:抢在脑死亡之前重建循环。
重症医学科团队参与抢救20分钟后,患者微弱的心跳奇迹般恢复。从在急诊室开始心肺复苏至此,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整整47分钟。当心率稳定至120次/分,患者发紫的手掌逐渐转白、恢复血色时,在场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第三天撤机时患者出现模糊意识,能点头回应。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神经功能评估显示状况良好,未观察到严重后遗症。第十一天,患者开始排出少量尿液,每一个进步都让医护人员兴奋不已。
得益于及时、持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接力及年轻的身体素质,小李在ICU经历了全身多器官衰竭的凶险后,最终化险为夷。两天后成功撤离ECMO;第三天恢复清醒;第十天脱离呼吸机;肾功能开始好转,目前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
树兰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卢安卫分析,长期严重熬夜极大削弱了小李的心脏储备功能,叠加可能存在的潜在心脏结构异常,最终引爆了这场危机。心脏停跳5分钟以上通常导致不可逆脑损伤,他能完全康复,核心在于第一时间、持续不断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卢医生解释,熬夜对身体的打击是系统性的,严重扰乱正常生理节律。心脏如同持续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长期缺乏睡眠剥夺了其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导致功能储备急剧下降,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乃至心跳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