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贵州一家公司在招聘过程中要求求职者先完成550道题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不做这项测试就无法推进面试流程,并且测试结果成为硬性审核标准。公司HR明确表示不要外向型的人,认为他们跳槽几率高。这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构成就业歧视。
网友“鲨鲨”透露,在应聘贵州筑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岗位时,被要求先进行MBTI测试。她对此感到不解,因为HR明确告知要以MBTI结果严格招人,并希望招聘ISTJ型人格的员工。这位网友表示这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觉得有些离谱。
MBTI测试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通过四个维度将人格划分为16种类型。测试结果为四个字母组合,如ISTJ代表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型人格。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了涉事公司,发现确实需要完成550道题的MBTI测试才能继续面试流程。公司HR田女士表示,测试用于评估求职者的执行力、分析能力和策划力。公司负担每人的测试成本为99元,目的是避免招聘到不合适的人。她还强调公司只想要内向型的人,不考虑外向型的人。
记者耗时近一小时完成了550道题的MBTI测试,题目涵盖了职业定位、风格、动机、优势和价值观等方面。当记者得到典型的外向型结果后,公司HR明确表示不适合该岗位。她解释说,公司会重点看测试结果中的工作分和财富分,前者高表示爱加班,后者高表示愿意高薪。公司需要爱加班且愿意高薪的员工。
心理学专家陈志林指出,MBTI测试结果容易失真,因其属于“类型论”工具,而现代心理学更倾向于用“特质论”评估个体。求职者可能为了迎合企业需求而选择理想答案,导致结果偏离真实人格。此外,MBTI的信度和效度在学术研究中争议较大,难以有效预测工作表现。因此,仅靠MBTI招聘并不科学。
资深HR唐静表示,虽然MBTI测试常用于求职,但要求完成550道题才能进行下一步面试的做法非常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的题量约为几十道,而且仅凭测试结果武断地判断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是片面的。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施婧葳也指出,将MBTI测试结果与录用挂钩可能构成对特定性格求职者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