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前不久,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应约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双方就当前中美关系交换意见,同意继续保持各层级沟通,进一步落实好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王毅重申了中方立场和态度。布林肯表示,美方积极致力于稳定美中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期待同中方保持经常性沟通,继续开展禁毒、人工智能等合作。愿管控好双方分歧,避免误解误判。双方还就加沙局势、朝鲜半岛形势、缅甸问题等交换了看法。
布林肯如愿以偿,在东亚合作系列会期间,与王毅外长会面。根据美方的通稿来看,这次谈了有80分钟左右,而且时间点非同寻常。一方面,布林肯即将开启一系列亚洲之行,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拉拢地区国家参与对华“围堵”。在这之前,美方很有可能会以此为要挟,逼迫中方在美方提出的议题上让步。另一方面,美国大选在即,拜登已经确认退选,他和布林肯的任期只剩下半年不到。这个时候,拜登政府在外交事务上的处境非常尴尬。
据澎湃新闻报道,专家表示,“此次王毅外长与布林肯会面对在美国大选前后稳定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双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沟通有限的事务,进而增进互信、管控分歧。”从中国外交部以及美国国务院的声明来看,中美双方都大篇幅阐释了各自立场。认为,双方都对本国态度立场进行了相对直接的宣示。“在拜登最后半年的任期内,双方都愿意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沟通,向对方传递明确清晰的信号。”
中方指出,“台独”及外部干涉是台海局势面临的最大威胁,尤其是美国的干涉动作。中方在高级别多边外交场合,就台海事项点名警告美国,表明中方已对美方摊牌。美国依循的战略模糊政策,在中方处不再具有继续下去的空间。中方打击“台独”工作,在多领域深化展开。外交层面,以中方此次点名警告美方为标志,美西方一边与华维持正常外交关系、一边同“台独”不清不楚。这是中方进行大规模反制的前奏。
在第14届东亚峰会外长会上,中方对美点名批评。一般来说,我国在外交上是比较客气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被批评的国家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次给出“尤其是美国”的说法,更是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很明显,针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长期以来的错误做法,中方已经表达了严重的不满。选择在这个场合把话说出来,也是在向其他与会国家强调自身立场,并警告那些和美国类似、在台湾问题上有错误看法乃至行为的国家。
从本轮交手中可以看出,王毅外长对于拜登政府的批评是不假颜色且没有留下丝毫的余地。之所以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态度,其中一个目的,和近段时间美国持续向我国施压有直接联系,拜登政府寄希望于“威慑中国”来为民主党的选情加分,而事实证明,这种拿中国说事的策略不仅没有意义,反而给本就处于动荡状态的中美关系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已经没有必要替对方保留体面,直接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表明中国立场。
另一个目的或许与布林肯本人有关。拜登已经确认不寻求连任,布林肯离卸任国务卿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在任期间,没少对华放狠话,一旦卸任,有可能会步蓬佩奥的后尘,被中方列入制裁清单。之前蓬佩奥因为中方的反制,在卸任后遇到了不少麻烦,跨国企业一般都不会接纳被中方制裁的政客,以规避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最后蓬佩奥只能前往智库就职。所以布林肯为了给卸任后铺路,有可能会要求中方不要对他施加制裁。
美国历届国务卿退任后,进军商界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以及外交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人脉资源,甚至可以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所以想要开启国际业务的大公司,都会争相向他们发出邀请。反之对于他们而言,相比于公职岗位,商界能够为其提供更为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加入企业或通过咨询、演讲等形式参与商业活动,也是其实现自己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在中方这边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美国大选的临近,拜登政府为了稳定中美关系,或许会稍微消停一段时间,美国在台海和南海等地区的挑衅,可能会暂时有所减少。但到了2025年,如果民主党哈里斯上台,她大概率会基本延续拜登路线,将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继续阻挠中方完成国家统一。而美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最大的变数,恐怕是共和党特朗普上台的可能性,特朗普的态度相比于民主党政客更难琢磨,中方对此需保持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