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线图”。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当前经济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举措对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作用。
从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到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公布,再到此次会议的重磅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会议针对低价无序竞争提出解决方案,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并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信息披露。近期汽车等领域的“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发关注,中央多次强调要整治这种竞争。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表示,明确标准对规范企业竞争至关重要,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补贴也应透明化、阳光化。
此外,会议还提出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刘志彪指出,在税制层面需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政府对消费端的投入,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在干部考核制度方面,过去的考核导向导致市场内卷,因此完善考核制度是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会议强调了对内开放的重要性,即对本国国民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开放。刘志彪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对内开放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市场,但仍有短板需要补齐。这次中央决心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向纵深,旨在将“大市场”炼成“强市场”,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