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一个仅仅五秒的处罚判决,却左右了今早F1加拿大站的结果,并由此引起了全球车迷的激烈争议。我相信打开这篇文章的读者早已经知道了这场比赛的结果,他们想要看的是我们的F1嘉宾是如何看待这个判罚事件,以及对整场比赛的看法是怎么样的。事不宜迟,马上进入今天的点评内容。
以下是加拿大分站全场比赛回放,有时间的车迷不妨选择性的看看我们文中所提到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赛后Vet的出彩表演。
张海宁 —— 著名F1评论员
一场充满争议的比赛,令深夜单口解说的我在尽力希望准确解读比赛的同时精力消耗加倍。我很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因为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事情。
关于那个争议判罚,判罚内容是维特尔四号弯危险返回赛道,造成汉密尔顿离开赛道并刹车避让。直播后我又反复细看各种角度回放,特别是维特尔的车载视角。他的确在尽力救车,最后阶段那个向右打方向的动作也确实依然是救车动作(虽然直播放第一次慢镜的时候让人容易误认为那是故意的)。但因为赛道空间狭窄,他回到赛道挤压了汉密尔顿导致后者上草。危险的确是非常危险,但维特尔重回赛道动作属于已经无法完全控制赛车走向的状态。用里卡多的话说,如果维特尔最后不向右而是继续向左打方向,以当时赛车的重心转移趋势是会失控spin的,而如果高速冲进草地踩刹车减速的话,也会因为草地附着力低而同样失控。也就是说,该事件客观危险,主观无意。
这种情况罚不罚真的不好决定。罚,当然有道理,因为事件的确危险,而且维特尔自己犯错在先,但又因此迫使后车减速避让从而守住第一,这和”切西瓜”后重回赛道但没有压迫后车而守住领先位置有区别(有香港朋友赛后告诉我,著名F1车手/主持人 Martin Brundle 在解说里第一时间也说判罚没问题)。不罚,因为维特尔无法完全控制车辆状态,属于无意行为。所以,个人更倾向这算是比赛意外。
从各方面目前的反应来看,争议的重点已经不是维特尔返回赛道危不危险,而是赛会执罚标准不统一。正如fox体育亚洲的主持熊龙所说,罚是有理由的,没问题。问题是过往包括F1在内的各类赛车比赛都有类似事件出现,但处理结果却不一。比如里卡多就搬出2016年摩纳哥的事情,当时汉密尔顿离开赛道回来后压迫了里卡多守住领先,他的压迫动作甚至是可控的,但没有受罚。
有一位车迷跟我说,足球比赛不管有意无意或是被对方故意往手部踢,只要手触球就是犯规。这条规则当然并不完全公平,因为总有巧合,但起码让运动员明明白白清楚知道规则界限。我们只是圈外旁观者,我也理解规则制定者总要面对各种新鲜复杂情况的难处,就像英国决定脱欧容易,但如何脱很复杂一样。但也希望赛会努力做到明确和统一标准,避免争议,让从业者、旁观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让Pirro这样的车坛名将当个仲裁都那么难受。
大家的焦点都耗在这件事儿上了,最后我想跳出这些争议,衷心祝贺双双拿分的雷诺车队,还有主场拿分的斯托尔。争议与你们无关,好好庆祝!
刘耀 —— F1赛车解说
每次出现争议判罚的时候都是学习的机会,看尽各种情况才能在最离奇的时候做出好的判断。在比赛直播的过程中,气氛很紧张,最初的判断我认为是普通的比赛事故不会有罚时,说一说最开始我认为没必要罚的理由,这起事故没有发生两车擦碰,且维特尔也没有获得什么优势。但是在多次重复回看争议视频和了解多方面的观点之后,我偏向于这是一个可罚可不罚的事故,双方各有各的理。
维特尔的主观动作是第一时间救车,在短时间内他的动作都是本能反应,他没有主观上的危险动作,这是外界认为不罚的理由,主观无意。而汉密尔顿自己正常行驶,突然间维特尔的车向他逼来,导致汉密尔顿四轮出白线并减速采取避让动作,这是赛会罚维特尔的理由,后车无辜。因为两车没有发生擦碰,如果赛会没有罚,这事情可能会没什么人提起,但是赛会罚了便引发了这两种理由的在赛后的大争论。
两位车手都跑出了相当出色的比赛,问题的根源在于FIA此次与以往类似类似的判罚结果不一致,FIA需要细化规则和统一标准,避免争议。
勒克莱尔与博塔斯本场比赛有点“默默无闻”,勒克莱尔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是轮胎策略上也许可以优化一点,我觉得他可以比实际停站可以主动求变去尝试undercut。博塔斯和他的赛车在这个周末跑了本赛季最差的一场比赛,排位赛失误损失惨重,正赛第一个stint节奏不行奠定了最终与领奖台无缘。维斯塔潘虽然很倒霉,但是正赛长达48圈的stint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以第5名完赛也是尽力了。
雷诺本赛季首次双车积分完赛,可喜可贺,虽然正赛长距离节奏依然一般,但是至少没有出现摩纳哥站那种昏招策略。反观嘉斯利,在一停之后陷入车阵,使得他损失了大把时间,最终仅仅名列第8位。斯托尔从第17位起步,最终收获第9,今年的主场他跑了一场相当出色的比赛。
最后提一句,蒙特利尔的高速特性给了法拉利很大的施展空间,排位赛最后冲刺的单圈对比中,除了10号弯以外的弯角都是汉密尔顿更快,但维特尔在第三段的大直道上直接赢了0.298,“偏科”严重的SF90到了下一站保罗里卡德可能会在3-6号弯以及赛道第三段继续暴露弱点。
最后!人与人之间有不同观点很正常,求同存异才是好结果,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并和谐交流。
石一瑛 —— CCTV-5 F1解说
世界冠军之争,不犯错很重要
F1加拿大大奖赛复盘~
大半夜的比赛,最怕的是红旗。所以排位赛撞上“冠军墙”的马格努森真的是,令人头疼。当然,像这样,犯错撞车还能杀进Q3的情况,也是不多进。通常在F1的较量中,少犯错,真的是成功、获胜的关键。
在维特尔和汉密尔顿的较量中,前者在排位赛的最后一个飞行圈表现极其出色,而后者也在正赛中展现了出色的稳定性——汉密尔顿在T10也有各种小错,而维特尔在T4犯了相对更大的错。
整体上,这一站,法拉利和梅赛德斯的节奏相当接近。但法拉利的硬胎,成了弱点——赛前只安排了一套硬胎,而这个周末加拿大的高温又使得硬胎成为正赛一停战术的必须,导致法拉利在赛前没有任何硬胎数据。
判罚上,我的观点依然是可罚可不罚。但确实是维特尔失控冲出赛道在先,且那个弯角清晰的四轮出白线,回归赛道的时候需要注意安全,以及可能形成碰擦的赛车。罚,维特尔和法拉利没话说;不罚,汉密尔顿和梅赛德斯也没神马可多叨叨的。
类比来说,端午假期进行的高考,我记得当时语文老师明确说,语文作文中,错别字是有可能扣分的。不是每一个错别字都扣分,但我们要做到的是尽可能没有错别字。维特尔可以解释自己当时别无选择、没有看到汉密尔顿等等,但早知道犯错冲出赛道的确实是自己啊。
勒克莱尔说自己“跑了一场孤独的比赛”。法拉利在一停前后真的,对于让16号赛车翻掉44号赛车毫无想法这事儿,我真的是无法理解的。二打一的局面,难道不是希望尽可能“1-2带回”,难道只想着一三就可以了???
本场雷诺这边里卡多和霍肯伯格表现超棒。在博塔斯和里卡多,以及维斯塔潘和里卡多,两组较量中,蛮见车手们的实力。
不管怎么样,这场比赛法拉利总算和梅赛德斯有些正面较量了。而我们的希望,无非是这样的正面对抗每一站都能发生,每一站都足够精彩。
穆卡——《极驾客》资深编辑
熬夜的代价是整天的疲惫,但还好今天早上我还是因为昨天的判罚和朋友吵了一会,瞬间精神抖擞。
是的,我是个非常轴的人,而他,作为一个在国内赛事担任赛事总监一职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有绝对的理由坚持自己的主见,所以最终结果是没有被说服的一方,聊天不了了之。仔细想想,今天所有的争辩几乎都是这样的结局吧。因为我们的理由都没错,这件事本身是可罚也可不罚的,但让我们生气的其实不是维特尔失误或者汉密尔顿被嘘,而且裁判的不公正,他虽然有理由判罚,但是在之前的比赛中,并没有让所有的判罚表现一致,让我们这群车迷心服口服。
当然也有人会说,每一站比赛裁判不一,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那我就想问了,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赛事,这些裁判都是看了几十年比赛或者参加了很久比赛的,他们有什么理由让比赛的判罚前后不一呢?如果这样,对得起我们这群不惜熬夜影响工作看比赛的车迷的情绪么?当然每一场比赛有好有劣,才会让比赛充满看点,每一个判罚值得争议,也才让这一刻成为历史性的一幕,无论昨天的最终结果演变成什么样?但我相信,在这次的闹剧之后,FIA才能有更好的判罚规则出现。
但除去昨天的判罚,其实加拿大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2019赛季最为精彩的一站,我们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雷诺,从排位赛给我们带来了实在的惊喜,无论是里卡多还是霍肯博格,在排位赛和正赛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可以说昨天的加拿大站是雷诺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一场顺利。但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勒克莱尔,换完胎一切顺利,但被汉密尔顿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博塔斯,从排位赛失误到正赛没有强势突起,这也是我蛮奇怪的一点;再者就是红牛对加斯利的骚操作,7圈就让他进站,然后陷入到一堆后车阵中,最终并不是个理想的成绩,按理说,他的位置比维斯塔潘更有优势,最终成绩这样实在是有点失望,当然也有人说软胎真的撑不住,但霍肯博格还是以身试法,让我们看到16圈并不是神话,而且这也让后者成功用轮胎策略,将加斯利完美翻盘,这难道不是红牛的失误么?
不过怎么说,充满争议的加拿大站就这样落下帷幕,微博上的血雨腥风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还是有很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所以我还有点小希望,之后的比赛虽然不能撼动梅赛德斯的统治地位,但这样精彩的你追我赶能够多一些,给我们的话题也能更多一些!
金昊楠——F1赛事评论员
这可能是近一段时间最有争议的一场比赛了。首先抛开判罚不谈,总算让我们见证了一场还算“精彩”的比赛。
从以往的经验和周五练习的结果来看,软胎磨损情况严重,绝大多数车手在赛前都既定了一停的策略。发车阶段并无太多的意外发生,正常比赛也没有安全车的出现,所以唯一的一次进站就显得尤为重要。梅赛德斯和法拉利都使用了中性胎起步,意味着一停时间会相对较晚。不过个人认为勒克莱尔的一停时间可以更早,在第22圈左右刚好在身后有一个距离博塔斯17.2秒的窗口(如果全力冲一两圈将轮胎耗尽还有可能更多),即使出来被博塔斯挡在身后,以法拉利的极速优势加上新旧胎单圈1.2秒左右的差距(以维特尔硬胎第一圈参考),超越使用24圈中性胎的博塔斯应该问题不大(即使没有超越,最差还是第三名)。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逼迫汉密尔顿也不得不进行停站,如果勒克莱尔能够顺利超越博塔斯,并undercut汉密尔顿,法拉利有包揽1-2的可能性,虽然几率不大,但不妨一试。
之后就是这个有争议的事件了。一停过后,汉密尔顿逐渐迫近维特尔,第39圈汉密尔顿已经追至维特尔1秒之内,并不断给维特尔施压。比赛第48圈,维特尔在3号弯失控冲进草地,回到赛道后挤压了汉密尔顿在赛道上的位置,汉密尔顿不得不刹车进行躲避。赛会经过调查后认为维特尔逼迫汉密尔顿离开赛道,并在第57圈对维特尔做出5秒的罚时。
的确,赛会干事的判罚扼杀了比赛的悬念,使得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但赛会干事是需要的是秉公办事,使得比赛变得尽量公平。于情,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车迷也好,解说也好,车手也好,都希望看到最后20圈出现冠亚军的直接对决、希望两位车手在赛道上凭借真刀真枪的实力分出胜负、希望看到法拉利打破梅赛德斯9连胜的统治,让本赛季比赛变得好看且更有悬念;于理,规则是冰冷的。从判罚书上的“Fact”一项来看,维特尔的确冲出了赛道,随后以不安全的方式返回赛道,并迫使其他车手驶离赛道。赛会干事根据以上事实对于车手做出判罚也有规则作为理论基础。归根结底冲出赛道,逼迫汉密尔顿驶离正常赛车线的是维特尔。无论是维特尔当时能否控制住赛车,汉密尔顿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过错。然而不幸的是,“5秒判罚”是现行规则中可以在赛道上施行的最轻的处罚,但对于法拉利来说足以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或许在今后,F1能够引入相对更加服众的处罚?(比如类似MotoGP中的“长圈处罚”)
有车迷留言表示不理解处罚书上的“Force another driver off the track”,认为汉密尔顿还留在赛道上,并没有“off the track”。我个人对于“off the track”的理解是“迫使对手一定幅度偏离正常赛车线”。因为赛道和赛道情况不同,同一条赛道的不同弯角外侧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弯角的外侧可以是沥青,或是沙石地,但也可能就是水泥护墙。可以参考在摩纳哥站莱科宁和斯托尔的处罚,斯托尔的判罚依据就是如此。
还有很多车迷也在讨论16年摩纳哥站里卡多和汉密尔顿的事件,我个人认为这两起事件十分类似,那起事件中汉密尔顿也应该做出和本场比赛同样的判罚。但每一场比赛的赛会干事并不是同一拨人,也不可能总是同一拨人,在某种情况下对于规则的理解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在裁决某些争议点球时,不同的裁判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判决,而这1个进球对于一支球队来说也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但裁判只要保证90分钟之内对于双方同等情况下犯规的判罚尺度相同,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所以,保证比赛的尽量公平,保证类似事件今后的判罚尺度一致是赛会干事们和FIA需要严谨考虑的。
最后,关于判罚的上诉,规则规定5秒的处罚不可上诉,但可以对事件本身进行上诉。这可能是现行规则上的略显含糊的说法,不同的人对此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比赛结果或许已经无法更改,就看FIA能否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解释了。就像电影《飞驰人生》当中说的,如果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如果你想要绝对公平,就不要来参加体育比赛。欢迎大家理性探讨。
完
本文章内容除特殊说明外,其文字版权均属于傻豹豹赛车工作室所有,任何转载行为均需通过傻豹豹赛车工作室认可。
图片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