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家庭面对病人陪护时的无奈与压力。特别是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独生子女家庭在父母住院时面临的陪护难题更加突出。如果医院能够提供标准化的照护服务,将大大缓解这一困境。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已印发方案,将在6月全国范围内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至少要确定一到两所三级医院参与试点。
病房里,年过七旬的王爱香因膝盖痛已有三十多年,她一直不愿住院,一是害怕手术,二是怕给女儿添麻烦。女儿和女婿都在无锡工作,也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住院这几天,王爱琳完全依赖护理员的照料。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进行免陪照护的相关改革。院长钱燕华表示,医疗护理员具备观察患者基本情况的能力,能够识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这家医院五年前开始试点,目前多个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在每天90-240元之间。
本周,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发布《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开展试点工作。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科室成为优先试点对象。
在试点医院中,医疗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度更高。安徽省胸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夏玲介绍,护理员分为新手级和胜任级,前者主要针对术前的基础护理,后者则需协助术后患者进行更专业的护理。
近年来,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推进速度加快。截至今年4月,无锡市已有7家市属公立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覆盖45个病区共1800余张床位。江苏全省已有140多家医疗机构参与试点。未来两年内,试点将推向全国,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至少要确定一到两所三级医院参与。
重庆一家三级医院曾面临护士工作量过重的问题,通过增加常驻医疗护理员有效补充了护理力量。方案还提出,医疗护理员由医院直接聘用或第三方派遣,并纳入医院全体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护理员并非直接受雇于医院,而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这两家医院都制定了医疗护理员管理办法,确保护理员的专业度和培训质量。
现实中,找医院、找大夫、找护工都不是易事,且市场不成熟,部分护工存在哄抬价格、挑选病人等问题。此次全国扩大的免陪照护试点核心之一是服务价格的确定。去年,国家医保局表示,“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从试点地区的实践来看,免陪照护服务费用有所降低。例如,广东主推的“一对三”服务每位患者一天收费140元,而“一对一”服务最高为280元。
东莞市人民医院从去年10月开始试点免陪照护服务,目前的服务价格按广东省医保局给出的政府定价执行。胡家立的父亲中风后行动不便,选择了一对三服务,每天收费140元。广东省对于一对一服务的价格设定与市场价差距不大,但主推的一对三服务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
国家医保局明确,患者或家属可自主选择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或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到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其中失能失智老人有4500万。这次全国试点的免陪照护改革旨在实现医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让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解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