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 | 教务处
编辑 | 杨茜
1999年
在阅读中被一句“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你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震撼,朱永新教授走出书斋,开始走进教育的田野耕耘。
2000年
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问世,新教育思想在新世纪正式萌芽。
2002年
教育在线网站(www.eduol.cn)诞生,既为大型综合教育网站,又是新教育实验网络平台,影响千千万万一线教师,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网络师范学院”。
2009年8月
新教育研究院为更好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已运行一年的“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基础上,成立网络学习共同体“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以下同)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为指导,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想追求,以新教育实验项目为主要课程内容,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在线公益性专业学习共同体。2009年成立以来,近万名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在其中学习成长。
新网师广邀教育名家、一线名师、高校学者讲课讲学,经过十多年积淀,打磨了二十余门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精品课程,形成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授课体系;打造了高级研修班、专家团队、寒暑假深度共读、“榜样教师进网师”、学习部落等精品项目;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周报等宣传平台。
新网师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与新教育实验区合作,提供专业的新教育实验培训。目前,已经与四川省旺苍县、陕西省宁强县签约并开展培训。为了进一步增强新教育实验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新网师开启了附属学校项目,国内十几个省市的40多所中小学加盟为新网师附属学校。2019年,新网师派出专家为附属学校累计培训20余场。
2019年6月,在山西太原组织“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7月,在河南汝阳举行“新网师专家暑期深度共读”;12月,在山东德州组织“新网师教师阅读与写作暨‘读写社’高级研修班”。
2020年3月,新网师课程首次对外亮相,新网师讲师团队郝晓东、孙静、王兮、刘广文、冯美娣、刘丽赏、王辉霞、侍玉苗在CCtalk 教育平台开设八期公益讲座,累计近十万人听课学习。
新网师致力于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自我研修和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被《中国教师报》誉为“教师成长的‘新教育范式’”。未来,新网师将牢记朱永新老师的嘱托和期望,把“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建设成真正的面向教师的新教育云大学”。
2018年7月,新网师换届。第四届管理团队为——
荣誉院长:朱永新
院 长:李镇西
执行院长:郝晓东
教务处主任:郭良锁
教务处副主任:郭丽丽
项目负责人:
马增信、侍玉苗、王小龙、郝志刚
一、招生对象
新网师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大学生),寻找并欢迎“尺码相同”的人 。
我们的“尺码”是:
真正热爱学习。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好奇;将学习视为生命内在之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负担;有终身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能耐得住寂寞,啃读书籍,坚持书写;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躬耕课堂,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真正热爱教育。虽然处于平凡岗位,但教育的理想与激情还没有被世俗与庸常磨灭;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职业,并把教育作为此生生命意义之寄托;不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谋生职业,而且作为毕生追求之事业。
真正热爱生命。对生命饱含激情,不愿挥霍生命,虚度光阴;渴求生命的内在成长,希望从平凡抵达优秀,从优秀抵达卓越;愿意通过专业学习,获得职业尊严,探寻生命价值,努力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二、培养目标
新网师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深入持久地努力,帮助学员达成如下目标:
1.达到高度的职业认同。消除职业倦怠,热爱教育,热爱生活,懂得积极调适,勤于教育创造。
2.实现完整的专业发展。养成深度阅读与专业写作能力,准确理解新教育理念,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不断反思和提升自我。
3.拥有幸福的教育实践。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新教育相关理念与课程,进而设计相关课程,成为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新教育实验者。
三、学员待遇
1.学习、选修新网师开发的各门课程。
2.参加新网师组织的各类线下高级研修班。
3.学习优异可聘任为新网师专家,承担新网师附属学校培训任务,进而成为新网师课程讲师。
4.完成每门课程,由新网师签发课程证书。完成网师系统课程和毕业论文者,由院长签发毕业证书。
四、课程设置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基本课程分为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以及 毕业课程三大类。
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学科必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以根本书籍研读为主,也包括一些实践类书籍研读,涵盖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理论及实践等领域,适合所有学员。
学科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本学科的根本书籍、实践类书籍研读,以及课例研讨等。学科必修课程目前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其他学科将持续丰富完善。
选修课程将视学员需求与特聘专家随机开放。
毕业课程是指学员完成新网师开设的相关课程学习后,必须运用在新网师学习的理论和知识,在自己的班级或岗位上设计并实践一个课程,进行相关的记录和分析,作为毕业设计提交新网师专委会进行答辩。
五、授课团队
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领衔,由资深新教育人李镇西博士率领,新网师将特邀或聘请新教育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全国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一线名师进行授课。
目前,在新网师授课的讲师有(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01
丁敬耘
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督导级咨询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担任《发展心理学》课程讲师。
02
马增信
“新网师专家库”成员,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教师。担任《教育的目的》课程讲师。
03
车晓义
中学语文老师,哲学研究者。担任《苏菲的世界》课程讲师。
04
王兮
新教育种子教师,武侯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榜样教师、缔造完美教室提名奖,出版专著《做有温度的教育》。担任《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程讲师。
05
王小龙
太原市行知宏实验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忻州市学科带头人,忻州市教学能手、山西省思维学会理事、全国奥林匹克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出版学科专著一本。担任《教师阅读地图》课程讲师。
06
王辉霞
“新网师专家库”成员,河南省滑县英民中学教师、学部业务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信阳师院“国培”讲师。担任《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课程讲师。
07
冯美娣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担任《给教师的建议》课程讲师。
08
刘丽赏
河北省小学语文名师。担任《第56号教室》《中小学电影》《整本书共读》课程讲师。
09
刘广文
河南省高中语文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小学阅读教学设计》等课程讲师。
10
孙静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二届师德模范个人,淮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出版个人专著一部。担任《语文研课》课程讲师。
11
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新教育通识》课程讲师。
12
李镇西
博士,特级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出版《爱心与教育》等几十部专著。担任《民主与教育》《教育写作》等课程讲师。
13
何其刚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天元区人民政府副主任督学。湖南师大教育硕士,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GoForIt”新教材培训团专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南省国培省培专家团成员。担任《王子微课》课程讲师。
14
宋亚男
贞元教育小学数学卓越课程联合开发者,贞元教育小学数学首席教师,开封市贞元学校小学数学教师。与贞元教育王志江校长合作出版专著《玩游戏,学数学》系列书籍。担任《玩游戏,学数学》课程讲师。
15
余雷
昆明学院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昆明学院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笨精灵的奇幻之旅》等。担任《文学鉴赏》课程讲师。
16
郝晓东
苏州大学在读博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出版专著《给青年教师的40封信》《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担任《静悄悄的革命》《人是如何学习的》和《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讲师。
17
顾舟群
新教育种子教师,阅读改变中国十大点灯人之一。著作有《改变,从习惯开始》等。担任《听读绘说》课程讲师。
18
郭文红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授课教师。担任《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教师的谈话》课程讲师。
19
郭建珍
江苏省教学名师,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江苏分院秘书长。担任《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讲师。
20
陶新华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育哲学博士。著作有《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等。担任《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师。
21
贾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学士,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六中学英语教师。担任《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课程讲师。
22
蓝玫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专栏作家。2012年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缔造者之一。著作有《家校之间有个娃》等。担任《家校共育》课程讲师。
23
鲍明芳
浙江省高级教师。担任《中小学电影课程开发》课程讲师。
24
数学课程讲师团队
陈敏、苏天平、韩永霞、曾凡喜,新教育种子教师。担任《数学共读》课程讲师。
六、开设课程
公共必修课
01.《新教育通识》(朱永新)
02.《静悄悄的革命》(郝晓东)
03.《苏菲的世界》(车晓义)
04.《儿童的人格教育》(郭建珍)
05.《教育的目的》(马增信)
06.《教育写作》(李镇西)
07.《给教师的建议》(冯美娣)
08.《教育学经典解读》(郝晓东)
09.《人是如何学习的》(郝晓东)
10.《第56号教室》(刘丽赏)
11.《教师阅读地图》(王小龙)
专业必修课
12.《听读绘说》(顾舟群)
1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刘广文)
14.《整本书共读》(刘丽赏)
15.《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教师的谈话》(郭文红)
16.《语文研课》(孙静)
17.《玩游戏 学数学》(宋亚男)
18. 《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王辉霞 贾颖)
公共选修课
19.《发展心理学》(丁敬耘)
20.《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陶新华)
21.《家校共育》(蓝玫)
22.《王子微课》(何其钢)
23.《文学鉴赏》(余雷)
24.《中小学电影课程开发》(刘丽赏)
25.《新教育小学班本课程设计》(王兮)
26.《民主与教育》(李镇西)
27.《数学共读》(陈敏、苏天平、韩永霞、曾凡喜)
附:新学期课程开设,由新网师教务处另行通知。
七、学习方式
钉钉为新网师唯一的授课平台,日常交流、信息发布以及授课等都将在钉钉上进行。
授课时间通常安排在19:00-21:00 ,课程表另行公布。
考试评价:不同课程,由该授课讲师决定所用的教材、考试的形式、评价的方式。
八、学制设置
学员在统一修完通识课程后,可自行选择课程学习。
每门课程10学分。修满120学分毕业(其中必修课程学分80分以上)。
学员必须提交毕业课程论文才能毕业,毕业课程论文要求呈现完全由学员设计并在自己的班级里实践过的新教育课程。若是在校生,则仍需要提交课程设计。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颁发课程过关证书和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仅具有荣誉性质和证明性质。
曾参加过网师学习的学员,提交课程论文并且得到任课老师或者网师教务处确认的,承认学分有效,并补发课程过关证书。
如果因为个人特殊原因无法完成规定学习,可以向新网师教务处提交休学申请,休学期最多一年。如果既没有写休学申请,又一学期没有选课,将视为退出新网师。
九、报名方式
01
报名截止日期
8月1日23:59
02
提交材料
(1)个人基本情况 。
(2)近期2寸免冠证照1张(电子版) 。
(3 )不少于3000字的个人阅读史。必须原创,文件为doc.或docx.格式。
阅读史排版要求:标题三号黑体,副标题四号宋体。作者姓名、单位、手机号写在标题右下方对齐,小四号楷体。正文宋体小四,行距:1.5。字体颜色:黑色。阅读史命名:姓名+手机号末四位+题目。
不符合规定格式的申请资料,将予以拒绝。
特别提醒:请按照问卷的要求认真填写各项内容( 反复核实无误后再提交,避免重复提交)。QQ号为入学期间重要联系方式,请务必填写正确。个人2寸免冠照贴在阅读史正文后。阅读史从问卷星后面以附件形式提交。
03
提交方式
(1)扫码提交:
(2)网址提交:
04
缴纳保证金
审核通过后,在新网师微信平台公布预录名单,被预录者需交纳300元学习保证金。
入学后3年内,学员只要累计有4门课程过关,经本人向教务处申请,将退还学习保证金。
有三种情况不退学习保证金:(1) 一个学期没有提交一次作业,留下不良学习记录,被新网师退学者;(2) 从加入新网师开始,三年过关课程累计不达4门者; (3) 加入后,未完成学业主动退学者。保证金将捐赠给新网师作为运营经费。
05
缴纳保证金后,新网师将公布正式录取名单。未缴纳者,不予录取。
06
报名咨询方式
十、录取公布
预录取名单于8月10日左右在新网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最终录取名单在8月20日左右公布。
(温馨提醒:请务必关注新网师微信公众平台。)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2020年7月17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