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台风“利奇马”是由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扰动发展而形成,于8月4日获得命名,之后持续发展升级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两次登陆,于8月13日消失。此次台风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影响上海、山东、安徽、福建、河北、辽宁和吉林等7省。
台风“利奇马”发生后,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DIMERS)项目组,利用重特大灾害空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应急响应空间信息集成平台分析了台风灾害的演进过程,重点监测评估了此次台风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结果表明:“利奇马”造成浙江省温州市多地受灾严重,临海市严重内涝加重了该区的灾情;洪涝主要淹没了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两大地类。农作物、人口和道路是主要承灾体;此次台风持续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但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监测预警等应急响应措施,有效减轻了台风及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后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中,应加强对灾害链和次生灾害的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
二、台风“利奇马”路径及发展过程
台风“利奇马”由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扰动发展而形成,2019年8月4日15时左右获得命名,8月7日5时左右升级为台风,8月7日23时左右进一步升级为超强台风,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于8月10日1时45分左右在中国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风速52m/s),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这使台风“利奇马”成为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和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10日9时,台风“利奇马”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0日20时减弱为热带风暴;于8月11日20时50分左右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此后移入渤海海面并不断减弱,最终于8月13日14时左右消失。我国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河北、辽宁、吉林9省受到此次台风影响。
图1 台风“利奇马”路径图
图2 台风“利奇马”高分卫星遥感云图
三、洪涝灾害淹没范围
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省温州市多地发生严重内涝,其中,临海市受灾严重。持续的强降雨过程致使洪水沿灵江漫淹河道两岸,灵江河道明显增宽,致使临海市双桥村东北部、南部以及西北部永丰镇发生严重内涝,60%的区域被淹。
图3 浙江省临海市洪涝淹没范围遥感监测图
从淹没区地形上看,临海市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地势起伏明显,属于盆地地形;淹没区域海拔约20~35m,地势较平坦,四周地形抬升明显,不利于洪水外泄,从而加重了淹没区灾情。
图4 浙江省临海市淹没区地形
四、洪涝淹没区主要承灾体分析
卫星影像覆盖区域内的洪涝灾害主要淹没了临海市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两大地类,淹没区中部则是耕地、林地相间分布。据统计约有2.5万公顷农作物受灾。
图5 浙江省临海市淹没区土地覆盖类型图
临海市人口主要分布在灵江两岸以及临海市东北部,此区域人口密集,洪涝淹没区域地势低平且人口密集,致使受灾人口多。据统计,浙江临海市全面受淹,受灾人口57.9万人。
图6 浙江省临海市淹没区人口分布图
临海市市内地势较平坦,不利于洪水外泄,致使大部分道路被淹。据统计,临海市道路里程约877.5km,被洪涝淹没道路长约256.3km,约30%的道路受到影响;634处道路损坏;6092米堤防损坏。
图7 浙江省临海市淹没区道路分布图
来源:DIMERS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用图片除原创设计图外,均源自网络引用,若触发版权纠纷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