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修订发布新版《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与2010年版相比,新标准在优化分级模式、创新自由搭配、突出效果导向和鼓励智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提升。
新标准构建了“刚性指标+柔性指标”的双层结构。刚性指标不设等级划分,涵盖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如消防安全、信息公示等;柔性指标则划定三个服务等级,根据服务频次等进行划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明确的法定责任与协商确定的权责边界有助于减少服务纠纷,提升透明度。
业主可以根据房屋状况、设施设备、绿化规模、居住人群等实际情况以及需求与偏好,对各项柔性服务等级分别选择。“菜单式”服务能够较好匹配业主需求,将有限的物业费更高效地投入业主最关注的服务项目上,提升了业主在物业服务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准确反映小区业主的集体意志。
新标准首次提出风险管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要求,明确物业服务人应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定期对物业管理区域进行巡视巡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履行劝阻、制止、报告职责。对于突发事件,要做好事前充分防范、事中迅速应急、事后总结评估,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鼓励物业服务人积极开展物业服务智能化及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及推广,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
新修订的标准不仅为物业服务人提供了规范服务的指南,也为政府部门强化监管提供了标尺,赋予广大业主维护自身权益的监督卡,进一步推动业主和物业服务人之间建立友好互信和谐消费关系,稳步推动物业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