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12:04
一位妈妈抱着儿子照片,满脸悲戚!
她的儿子小郝被同寝室男生连捅100多刀,抢救无效后身亡!
近日这起骇人听闻的案子终于尘埃落定!
6月29日,凶手被判处其死刑!
判处凶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凶杀案。
当判决送到了家里,父亲郝先生回忆起儿子的惨状止不住发抖…
01
2021年9月15日晚。
沈阳理工大学一大四学生郝某,结束晚自习后,正走回宿舍。
殊不知,危险就在前方路上等着他。
刚走到宿舍楼门口,郝某被冲出来的人捅了数刀。
毫无防备的郝某倒在了血泊中,身中共127刀。
令人惊愕的是,这个人正是自己的同班同寝室同学王某。
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能下如此让人难以想象的狠手?
所有人都在疑惑。
原来,仅仅因为一次争执。
据悉,郝某的宿舍,一共住着6个人。
同住宿舍的王某,因为性格问题,和其他人相处不太友好。
案发前两日,室友王某和张某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口角。
起因是,张某正在用手机看视频,而王某让其不要外放,称打扰到自己复习。
面对王某的要求,张某不予理会。
于是,双方二人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当时正在气头上的王某,并扬言要“杀”了张某。
这件事情发生后,导致王某和室友的关系加剧恶化。
第二天上午,被害人郝某和张某等四人,找到辅导员。
他们提出让王某换寝室。
当时学校恰好没有空余宿舍了,辅导员无法调换。
收到这一诉求后,辅导员和王某母亲进行电话沟通。
辅导员提出让王某走读或休学的建议,并让王某母亲尽快到学校处理这件事。
王某母亲称自己有事,无法赶来,就将这件事电话告知了王某。
可谁都没想到,这通电话让事情走向彻底失控。
王某对室友怀恨在心,并暗下决心,要将四个室友通通杀掉。
当天下午,王某买了三把水果刀。
回到寝室,发现三人在场,觉得不好下手。
于是,王某决定到宿舍楼附近拦截落单的郝某。
为了杀害郝某,足足等待了3个小时。
等郝某到达宿舍楼下时,王某瞬间冲出去把刀狠狠刺向郝某。
郝某很快倒地,王某仍不罢休,继续补了上百刀。
腹部、胸部、颈部、面部……刀刀致命。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
现场触目惊心。
郝某最后因大出血,不幸离世。
年仅23岁,令人痛惜。
同学们眼中的郝某,是一位“积极阳光、乐于助人,学习成绩很好”的男孩。
如果没有被害,他今年毕业或者考研上岸,奔向美好的人生。
可如今,一切都破灭了。
郝某的父母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儿子被害的十天前,他们刚把他送去学校。
没想到,那次送别竟是最后一面。
郝爸爸告诉记者,孩子身中数百刀,宛如刀刀刺在他的心上。
“16日下午,我们在公安法医部门见到儿子的遗体,儿子浑身多处伤痕,法医告诉我儿子被捅了100多刀。”
丧子之痛,非亲历者无法体会。
郝妈妈曾独自抱着儿子照片,强忍悲痛地蹲在学校门口,似乎在等待着儿子出现。
她说:“每每想起儿子遇害后的惨状,想起儿子之前的聪明帅气,心里悲痛欲绝。”
这一画面让人感到无比心酸。
6月26日,她还发布了视频,里面都是儿子的生前照片。
配文为:“别人家的宝宝都放假回家了,我的宝宝何时能回来啊?妈妈想你,太想太想……”
郝妈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她再也等不到他回家了。
唉,又一现实版的“马加爵”事件再次重现。
回顾整个案件报道,其实早有端倪......
王某和室友的矛盾,其实积怨已久。
案发后,郝爸爸曾到校多方打听得知。
王某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合群,跟其他同学无法交流。
“比如人家学生聊天的时候,他会突然给人打断了,给人一种非常难相处的感觉。”
“他们在谈论事情,他(犯罪嫌疑人)觉得跟说他似的,跟大家急头白脸(方言)的急。”
这一点,也得到了他人的证实。
郝爸爸说,“王某与自己儿子的矛盾是最小的,而那次争吵跟儿子无关。”
王某与其他室友的矛盾究竟多深,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郝某的不幸遭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
“不管什么理由杀人,恶狠的心,必须严惩。”
是啊,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王某毁了别人的一生,也亲自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可悲可叹。
02
如此恶性的悲剧,我们当然不能只是围观。
思考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才是关键。
我想从“杀人者”和“被害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说杀人者小王。
他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结局?
当然有。
他能比较正常地上到大四,之前都没有严重恶行,说明大概率不是极端暴虐的“天生犯罪人”。
只是他的个性可能有比较大的问题:
情商低,行事极端,不会沟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这种人,通常就会比较孤僻。
很多凶案的犯罪人,都会被描述为“孤僻”。
他们的孤僻,其实大多不是孤芳自赏,主动离群索居。
而是他们处世能力差,做事常常令人不快,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
于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也没办法融入群体,不得不“孤僻”地远离人群。
这种“不正常”“不合群”,让别人难受,他们自己更难受。
难受久了,就可能爆发。
我们不为恶人开脱。
小王们的恶行,毫无疑问非常凶残暴虐,必须受到严惩。
但我们也必须知道那恶行背后的真正成因,以化解更多可能出现的悲剧。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是这样“孤僻”“不合群”的人,如果避免走向极端?
我想至少可以做两件事:
一,学着以阳光、善意的心态去看待别人。
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好人,就很容易对其报以善意,这样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接纳,至少不会被孤立和排斥。
二,一定要学会沟通。
很多排斥,其实是因为不了解。
所以“孤僻”的人,平日里可以试着多跟别人交流你的想法,也多了解别人的心思。
互相了解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相处了。
如果有时感觉自己被冒犯了,心里不快,怎么办?
不要憋在心里,但也不要与对方剧烈冲突。
试着平静地告诉对方:虽然你没有恶意,但刚才那件事有点戳到我,以后还请换个方式啦。
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积累问题,或者激化问题。
如果你遇到的多数问题,都能有所疏解,你心里就不会挤压太多怨恨,也就不至于某天忍无可忍,彻底爆炸。
03
而因为和别人发生口角,就要把别人杀了!
这种因果关系难道不令人不寒而栗吗?
这种因果关系不应该成立,但是在王某看来,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的逻辑!
也许这也正是王某不受人待见的原因吧!
这样的人充满危险,对他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谁愿意和他走近?伴君如伴虎啊,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显然,王某的性格不是一般的偏执,而是极度偏执!
我们常常以为只要把孩子送上大学,那么教育就成功了,
这一案例从反方向说明了,教育无止境,人格才是主线!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三观折射的真是父母潜移默化中的言行,
一味纵容自己孩子的劣性,只会歪曲孩子成长中树立起的三观。
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曾经说过:“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很显然,父母对孩子畸形的呵护与爱,并没有为他们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反而一步步把将他们引上歪路,最终迷失了自我。
更令人值得深思的是:
一个前途似锦的帅小伙,结果遇到了这样的一个走极端的室友,结果遭到了无妄之灾!
虽然凶手判了死刑,一条人命毁了两个家庭!
这足以提醒我们每一位家长,在把我们的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培养孩子,走向社会保护好自己的本领。
孩子往往缺乏与人社会交往的经验,也缺乏受到家庭外人员交往的教育!
所以一旦遇到那些有人格障碍的心理疾病的人,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门在外难免与人发生磕磕碰碰,那么怎么样去处理好,这个又具有危险性又具有大概率发生事件的矛盾呢?
04
根据多方面的消息,可以判断王某是一个反社会性人格。
一个大学生如何成为了这样的人格是值得当下家庭教育思考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能考上大学就算成功了,也是教育的成功,其实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
这一案例从反方向说明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更令人值得深思的是。
一个很有前途学生,遇到了一个反社会性人格的室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凶手判了死刑,但毕竟毁了两个家庭。
我们的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警醒,在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孩子的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孩子处世的能力,提高他们走向保护好自己的本领。
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的人,遇到很多的事。
人跟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别人火冒三丈。
有时自己觉得是一件很小的事,对别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你的一句稍微过分的话,有可能让对方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
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
所以,说话做事一定要留余地,不要把人逼到绝境,把自己也置于危险境地。
全文完。
严惩凶手,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胖九有个电影分享群,集合了一群可爱的人儿
喜欢的就加我(kings477)备注:电影,全网同名:剧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