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拜登
本期话题,中美元首会晤,4个细节,5个看点。拜登给出承诺,我们该怎么办?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顺利进行,全球各大媒体争先报道。
之所以举世瞩目,因为这次会晤,不仅仅关乎中美,而且关乎全球,关乎全球的经济、政治和稳定。
目前网上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我结合目前中美双方的通稿、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评论,帮助大家做一个梳理,我总结了5大看点,4个细节,供大家参考。
这5大看点,我再具体细分为:“一个地球”“两个选择”“三个不”“五个支柱”和“十二个字”。
“一个地球”。这一次,中国领导人在会晤中讲,“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中国领导人的这句话,被不少的外国媒体引用。
这句话实际上是老生常谈,就是我们过去反复讲的,太平洋足够大,地球足够大,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其核心就是,我们反对单纯以美方所理解的“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中美完全可以和而不同,用我的理解和一句俗话来解释,就是说,地球足够大,你在西方,我在东边,我们距离很远,地球完全可以容纳下的,没问题的,肯定没问题,中华民族没有称王称霸侵略他人的基因,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过去。
图为拜登
这就要提到了第2大看点,“两个选择”。
这次从新华社发布的通稿来看,这句话来自中国领导人在开篇时对拜登讲的一段话。
这段原话这么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保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
随后中国领导人说,“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
这段话。实际上还是在进一步阐述一个思想,就是说,这两种选择不单单是美国、又或者是中美双方的问题,中美关系何去何从,事关整个世界的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则影响着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于中美任何一方而言,这都是一种应该面对的担当,在如此变局下,美国不能再盲目对抗、肆意妄为。
所以说,在摆出“两个选择”之后,中国领导人讲了“三个不”。
原话这么说:“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这次CNN引用了这句话,并将其解读为“中方拒绝了拜登关于‘竞争’的观点”,我认为CNN解读的方向没错,但不完全准确。
因为在去年巴厘岛会晤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定义了“竞争”,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的一种含有合作性质的竞争,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竞争,不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竞争,不是一种恶性的竞争,而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因为这种零和博弈的恶性竞争,既不是当下时代的底色,更解决不了中美、以及世界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良性竞争的基础上,才能搭建起中美关系的四梁八柱。
图为旧金山
这个四梁八柱,就是第4个看点,“五个支柱”。
中国领导人提出,“这次旧金山会晤,中美应该有新的愿景,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哪五根支柱呢?
一,共同树立正确认知;
二,共同有效管控分歧;
三,共同推进互利合作;
四,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五,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中国领导人明确说明,“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美国也不要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可以看出,中国的立场一直很坚定,那便是可持续、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才应是双方共同追求所在。
图为中美民间合作
最后来看第5个的看点:
“十二个字”,来自这一次中国领导人在谈到中美两国差异时的一句话,中国领导人说,“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请大家注意,“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十二个字,简单明了,就是中美未来正确的相处之道。
同时在谈到管控分歧的时候,中方这次还列出了“三不三多”,讲的非常接地气,非常准确,非常经典。
“三不三多”
“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多沟通、多对话、多商量”。
好了,说完了5大看点,我们再聊4个细节。4个有趣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欢迎环节。
双方领导人在走进会场前,握手合影,我们看到,现场有红毯、有两国国旗、还有仪仗兵,CNN描述现场时说,“拜登首先走出大楼欢迎,红地毯已经铺开,中国领导人的黑色轿车停了下来,停在了红地毯的尽头,他微笑着下了汽车,两人握手”,通过这一极具现场感的描写,不难发现,美方是对环节进行过精心安排。
第二个细节是这次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地点。
我们知道,这次中美元首会晤的地点是在斐洛里庄园,在午宴后,两国领导人还在斐洛里庄园里散步交谈,根据美国媒体的说法,在这次会晤前,美方考察过好几个场地,考虑包括安保措施、安静程度、景观设置、新闻采访等各种因素,美方对这些因素抠的很细。视频中我们看到,其中有一个细节,在两位领导人散步时,针对美国媒体询问进展,拜登在挥手打招呼示意后,随即双手都竖起了大拇指。在这个场合双手竖起大拇指,这个肢体动作所传达出来的毫无疑问就是4个字,“沟通顺畅”。
第3个细节,在会晤结束的时候,中美领导人一同走到汽车旁,拜登夸赞中国领导人的“红旗”轿车很“漂亮”,甚至还探头参观了一下内饰,随后他还向中国领导人介绍了自己那辆名为“野兽”的汽车,从这个小互动来看,会晤的氛围轻松、坦诚、深入。
图为布林肯
最后我要说的细节,第4个细节,就是这次会晤人员的整体安排。
大范围会谈,除了拜登,“上桌”的美方人员还有: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气候特使克里、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国际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副主任杜如松、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这个阵容,涵盖外交、经贸、安全、气候等多个领域,涵盖领域非常广,其中不少官员都在此前的访华名单当中,由此可见,这次会晤应当是全面探讨了双方关注的大部分问题。
另外,根据通稿不难看出,目前中国的诉求很明确,就是11月11日节目我所分析的,双方除了对两国关系未来的期望外,中方重点就是希望美国能落实去年巴厘岛会晤的共识,再次就台湾问题划出了明确红线,再次对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单边制裁等行为进行了严肃劝诫。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谈中,拜登也再次做出了一些承诺,拜登说:
“我们必须确保竞争不会脱轨成为冲突。我们还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竞争...我还相信,这是世界希望我们两国做的:坦诚交流”。
拜登还说,“我始终认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
除此之外,拜登重申在巴厘岛会晤中的五点承诺。
“五不”,“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拜登补充说,“美国乐见中国发展富裕,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恪守一个中国政策。”
除了笼统的表态,这次根据通稿,我们看到,中美双方也至少达成了5个具体成果,中美领导人同意推动和加强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
一、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
二、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
三、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恢复两军高层沟通、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开展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
四、同意明年早些时候进一步大幅增加航班;
五、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交流,等等。
总而言之,这次中美领导人会晤,是顺畅的,是顺利的,是顺心的,未来你当然可以预期一个小阳春,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战略性的暂停。
因为,在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霸凌霸道,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放低姿态。
图为巴以冲突
我认为,表面看,眼下,国外,俄乌、巴以两场冲突愈演愈烈,每场冲突都在夹着拜登政府的手,国内,众议长明确力挺特朗普,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这就是中美这个“小阳春”“战略性暂停”的缘故。
但深层看,就是心理学当中的一个哀伤理论,这个理论揭示了人或者人群在遇到重大事件时的一个心理变化的5个阶段和过程。,
第一个阶段:否认。心想着不可能,根本不可能,这一定不是真的。
第二个阶段:愤怒。确认发生之后,心想着怎么会这样,指责不公平,想不通。
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愤怒过后,有一些冷静,开始设想出很多假设,希望时间倒流,以弥补损失。
第四个阶段:抑郁,郁闷,敌对,沉浸在悲伤之中。
第五阶段:接受。逐步接受,接受现实,做出调整。
最后,我想以两句话来结束今天这期节目。
第一句,来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不用去管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缓缓归去。
为什么不用去管呢?
回头看看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天。
第二句,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风浪再大,只要站得高看得远,就不会觉得很大,大海的波浪起伏,要是从空中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很平的。
第三句,《增广贤文》当中的一句:“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当有一天你发现周围的人变得客气了,不是他们善良了,也不是素质提高了,而是你的实力变强了
所以说,同志们,埋头,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