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央行宣布下调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至4.65%时,部分买房者的反应是这样的:
银行不跟降,我又能怎样,韭菜永远玩不过庄家。
但是,有眼尖的买房者对比后,发现了“宝藏银行”!
在目前广州各大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5.19%的主流下,
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竟然低至4.65%!
按贷款100万等额本息偿还30年来算,买房者的房贷月供从5216.47减少到5156.37,累计利息相差了2.16万。
小数怕长计,分分钟还能省出买车钱啊。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通常来说,LPR利率跟房贷利率挂钩。
所以,下调LPR属于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对买房者影响还是很大的。
问题是,大多数银行还是会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因素,在央行公布的LPR基础上加点,形成自己的贷款利率。
所以在市场上,不加点的银行少之又少。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认为:
近期房贷利率水平再降,主要原因在于2月LPR下降后,部分银行跟调存在滞后效应,导致后期房贷利率整体又有所下降。“房住不炒”依然是主旋律,但考虑到部分银行在调整房贷政策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预计未来全国房贷利率整体水平仍会呈现下降趋势。
不过,LPR下调不意味着楼市会迅速回暖。
央行上海总部新鲜出炉的数据就显示,今年4月,上海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低。
同比少增45亿元,环比少增68亿元。
今年前三个月,上海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分别为113亿元、29亿元和82亿元。
这跟上海“五一”假期火热的楼市成交似乎有所差异。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一季度放款的房贷单子,基本都是去年末积攒下来的,在消化掉后,从银行贷款上看楼市回暖还要再观察。
目前,上海首套个人住房贷款的执行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20bp,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60bp。
LPR利率变动的一个重要信号,是MLF。
通常,央行每月15日会新作或者续作MLF。
而且从今年3月底到4月,OMO-MLF-LPR-TMLF完成了一轮联动“降息”:
4月1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相比此前下降20bp;
到了4月20日,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创下LPR改革新机制以来的最大降幅。
但眼看着2000亿MLF到期,央行没有按以往的“套路”出牌。
今天,央行公告宣布: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理由是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这一操作,超出市场预期。
有观点认为,如此一来,“降息”无从谈起了。
也有分析认为,央行月内仍有可能择机通过MLF等操作实施流动性投放,毕竟地方债、特别国债大额供给在即。
从以往来看,虽然大多是到期日当天做,但也存在提前或者延后操作的情况。特别是本月税期延后,且地方债发行高峰可能出现在下半月。
而且,自去年LPR改革以来,月中开展MLF操作呈现常态化,但截至最新一次操作,临近LPR报价日的MLF操作时点都是在每月15日及以后。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
看到经济缓慢恢复,货币政策也进入到观察期。从央行的角度,一方面需要观察经济恢复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得关注过于宽松的资金面或资金面宽松预期是否会导致机构过快加杠杆。
华创证券周冠南研报指出:
5月流动性或维持前期宽松状态,短期扰动主要体现为缴款因素,央行或重启逆回购操作对冲,资金面维持宽松概率较大,但波动可能加大,降息节奏相对于3、4月的集中操作或有所放缓,需要密切关注两会。
华泰证券张继强研报认为:
全球衰退风险已经到来,外需冲击是二季度最大的压力点,因此稳增长、保就业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可能成为主角,货币政策给予配合并营造宽松的融资条件。宽货币力度边际趋缓,宽信用意愿仍强,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并重。
该报告还判断:
5-6月可能降准,以配合特别国债、地方债等发行,其中5月15日中小银行定向降准落地;MLF预计二季度继续降息10bp,存款利率调降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关注会否出台新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