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驴”,赵五儿
作者丨胡连河
老赵家在村子里是个大户儿,哥们儿弟兄众多只因他排行第五,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赵五儿。久而久之他的尊姓大名儿却很少有人叫了。
赵五儿就是赵五儿,为何在他的雅号儿之前又被人们冠以活驴的称乎呢?
说起赵五儿其人,他从小儿就爱干反常之事。人们爱干的事儿他从来不干,而人家不喜欢干之事,他却反而为之,日久天长,所以人们才给他取了这么个绰号。后来可能是人们为了图个方便。所以就将赵五儿三个字索性取消,直接称呼他为活驴。赵五儿闻之哈哈一笑。他觉得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爱叫什么由他去,再说反正都是父一辈,子一辈的老街坊,开个玩笑又何妨?
说到了毛驴这种动物。不在农村生活的人,大概还不了解他的脾气和秉性。由于他和骡马相比,他的身材就显得小多了。正是因为他身材矮小,故而难以委以重任,骡马可以耕田拉车,而毛驴因为本身的条件有限,所以也只能担负起一些拉水车,拉石磨等轻松之事。
您别看毛驴本事不大,然而他的脾气却是不小。尤其是在他的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一点儿刺激的时候。你让他往前走,他偏往后退,你越打他,他越是往后退,你如果给他逼急了,他就会扬起两条后腿,全力反击侵犯他的人,如今有些人如果做了一件蠢事往往就会被嘲笑他的脑袋被驴踢了。其实这话还真不是个笑话。因为在农村被驴踢过的人的确是不乏其人。正因为赵五儿的性格与毛驴的脾气极为相似,所以人们送给他这么个绰号儿也不是没有道理。
话还得来回说。别看赵五儿这个俗的不能再俗的人在婚姻上却是春风得意。赵五儿因兄弟众多,从小缺乏营养,所以既使他在成年之后,他也是显得瘦小枯干,而且还稍显驼背,就是人们俗称的罗锅儿。再有因为他常年不喜欢刷牙洗脸。所以每逢他一张嘴,那副焦黄儿而外凸的牙齿又成了人们取笑他的笑料。然而,对于人们拿它取乐儿,他竟没有一丝恼怒之意:“我的牙不好,碍着你蛋疼了?不挡吃不挡喝的有什么呀?你的牙长得倒是好看,你那日子比我强上多少”?得!这叫卖甘蔗的不带刀.. ……干橛!
俗话说,什么人什么命。别看赵五儿人长得不怎么样,可他却在20 多岁时娶到了一个既贤惠又漂亮的贤妻。这女人不但不嫌弃赵五儿丑陋之形象,反而一心一意地和赵五儿过日子,真有可能她是出身于深懂“三从四德“的知书达礼之人家。
有人说,赵五儿能娶得这么一位美貌贤惠之妻,那可是祖坟上冒了青烟,更有嫉妒之人言之:真是一颗好白菜,让一头臭猪给拱得稀里哗啦的。这话传到赵五儿媳妇的耳鼓里,那媳妇儿也是微微一笑“嘴长在人家的脸上,想说什么那是人家的事儿岂是咱们所能左右的?”您看,这媳妇儿是不是名副其实的贤惠之人呢?她不在乎外人如何议论,她只深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他相信自己的男人绝不是一个天生的窝囊废。所以自打他们成家之后,那赵五儿媳妇便慢慢地开导他。
您还别说,在他们婚后不久,赵五儿还确实改变了原来的那副邋遢的形象。他所穿的衣服总是被媳妇儿洗的干干净净,那一副焦黄的牙齿也慢慢的开始由黄变白,用人们的话说,赵五儿像是变了一个人。别看赵五儿大大咧咧的这么多年,但他明白媳妇儿是真心实意的和他过日子。所以他一反常态对媳妇儿那真是实心实意的疼她。重活儿累活儿,他从不让媳妇儿动手。关怀,体贴,也做到了他本人的极限。有一年的寒冬赵五儿的媳妇儿得了胃病,疼得她满床打滚儿。那赵五儿见状二话不说,他给媳妇儿穿戴整齐,自己只穿着一件媳妇儿给他织的一件毛衣,背起她就向医院走去。在那困难的年代医疗条件落后,要看病,只能到五里以外的医院。在这严寒之夜,北风呼啸。借助公路边那昏暗的路灯的光线,可以看见路边的大树像是被人摁住脖子一般,久久抬不起头来。
要是有辆车就好了。可在那个贫困之时,人们要想买辆自行车儿那都是一种奢侈之想。然而就凭着他用自己瘦小的身躯,硬是把媳妇儿背到了那救命的地方。后来从医生的口中得知,他媳妇儿得的是胃出血之症,如果再晚来一些,恐怕他们再相见,那就要在奈何桥上了。
当然,真正让人们改变对他偏见的,确是在改革开放后一年。
那年,赵五儿在媳妇的鼓励下承包了村子里六,七亩的土地。因为赵五儿所在的地方是菜区,要种菜,那就得先解决菜苗儿的问题。要是有几间温室,那育苗儿就不成问题了,可建温室钱从哪儿来?看来赵五儿也只能用老辈儿遗留下来的传统的育苗方式来解决了。那就是打阳畦。
这年刚刚入冬,赵五儿就在村外自己的承包地里打了十多个阳畦,然后在阳畦后边用玉米秸加上了一层厚厚的篱笆。从那一天起,每天他几乎都长在地里,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这些小苗。他觉得自己今后一定要争一口气,他要干出个样儿来让人看看,否则他对不起媳妇对他的这片真情。
干过这活儿的人都知道这种工作的艰辛,育苗儿要把握住菜苗儿所需要的温度与湿度,如果秧苗儿一旦失手,那对明年的收入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冬天下雪对于北方来说那是常有之事,而下雪对于种粮食的大田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尤其是对越冬小麦,那是求之不得的。但这对菜农来说,这可是一种灾难。
这天夜里,又是一场大雪如约而至,赵五儿被屋外狂风的呼叫声所惊醒,他急忙穿衣起床。他推开屋门,一股寒气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他心里一惊,心说一声不好,于是他疾步走出屋子,在院子里抄起一把铁锹,就向村外的秧苗畦奔去。
狂风在无情的肆孽,雪花儿钻进他的衣领。如同刀割般的难受,然而他顾不得这些,他在半尺多深厚的雪地里挣扎着。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儿,他要尽快赶到承包地里,把落在篱笆上的积雪捅下去。不然。篱笆被压塌了,那就一切都完了。这一路,他不知道跌了多少跤,甚至几次在雪地里摸索着他跌倒后被甩出去的铁锹,那艰难的情形可想而知。
说书的嘴快,作家的笔快,转眼之间就到了第二年的开春儿,您还别说赵五儿家的菜苗儿不但长得绿油油的,而且还显得十分的壮实,这也算苍天有眼吧,赵五儿这一冬的辛苦还真没有白下。
种田要耕地,这是第一步。在这那个年代不用说没有拖拉机,就连一盘可以用马拉耕地的梨都没有。他夜以继日,六七亩地他硬是凭着一把大号的四齿生生的给翻了过来。
按常理在当地露天种菜,那菜苗儿要到四月下旬才可下地。种早了,要是遇上一场倒春寒,那就全完了。俗话说,快马赶不上蔬菜行,菜要能早下来一天就能多卖好多钱。这时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用房子做抵押向信用社贷款。他把想法和媳妇一说,媳妇表示大力支持他。等贷款批下来以后,他马上买回来一些农用的塑料地膜,他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就把菜苗种到了地里。
有人看见了对赵五儿的举动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这是作死。也有人说,他这是自找倒霉。这也难怪人们这样说,提前这么多天种菜,那真是违反了祖祖辈辈种田的老规矩。一旦老天爷翻脸,别说今年一家老小吃喝全无,如果还不上贷款,那房子被信用社收走,那他们全家也将没有了栖身之地。人们对他的举动。有为他担心的,当然也有嫉妒的,嘴里不说,心里在骂这个活驴,你离倒霉的日子不远了。
赵五儿似乎心有成竹,对于旁人的议论,他不屑一顾,心想,咱们等着瞧。难道是赵五儿这个活驴真在铤而走险蛮干吗?其实这家伙是个粗中有细之人。他早早就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得知今年发生倒春寒的几率还是很小的。再说他还有盖在地上的一层塑料地膜儿做着又一层的保护。
您还别说。赵五儿种的菜到了成熟的季节,那可真是硕果累累,他的庄稼果然比别人家的菜早成熟了半个多月,就这一茬庄稼,他就成了一个双万元户。
赵五儿的这个举动。虽然不敢说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人们见了赵五儿。却发生了一种想法:“看来真得对赵五儿这个“活驴”要重新认识了”!
作者简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原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民间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中外故事》《中外传奇故事》《河北民间故事选刊》《卢沟月》《海淀文艺》《天坛》《海淀民间文学》等多种书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过数百篇民间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所写的民间故事被多次,多种刊物所转载,其报告文学,散文多次荣获北京作协及丰台文联颁发的获奖证书。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读物,常年面向文字爱好者征稿。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百分之七十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元封顶。
6、本平台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