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快被吹上天了。连达康书记这样整天顶着一对通宵麻将眼的中年男子,也能圈一波迷妹。
热播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已成为网友点赞的“良心剧”。该剧从国家某部委项目处一位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一步步牵出错综复杂的官场内幕,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
“美女蛇”女商人高小琴现实中的原型是谁?最近圈粉无数的“霸道书记”李达康、老检察长陈岩石,又是什么来头?
“美女蛇”高小琴原型
剧中的高小琴,是山水集团高层女领导,叱咤于政界和商场的风云人物。
有网友指出,高小琴姐妹的人设与山西省曾经引起舆论关注的胡氏姐妹相似。
曾报道称,37岁的女商人胡昕,被指是落马的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的情人,2014年3月初胡昕被调查,据传,一起的还有其妹胡磊。
在山西省为官8年,官至省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的金道铭,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轰然落马。2014年2月27日,中纪委宣布对其进行组织调查。金道铭的“白手套”,指向两位山西女子——胡昕、胡磊。这两人被多家媒体指称为姐妹,均为金道铭的情人。
2008至2009年间,两人借一位丧偶厅官找对象,被介绍进入太原的厅官圈,与金道铭结识,并成为金道铭生意场上的“白手套”。其后,两人操控7家企业大举倒卖土地、涉足煤炭资源整合、承揽政府电子工程,令资本快速套现。经营胡氏企业的,除了胡昕、胡磊,还有胡昕的父亲胡祥俊、母亲肖桂花。
另外,也有人说,高小琴的人设,容易让人联想到刘志军案背后的女企业家丁书苗。
丁大妈虽然没高小琴漂亮,但手腕却不比高小琴差。
扯开说一句,周梅森老师特别喜欢塑造女企业家这个反面角色,而且特别喜欢写美女。除了本剧中的高小琴高小凤两姐妹以外,在《至高利益》中充当高官情妇和企业家白手套形象的也是一个名叫李娟的美女,不过李娟的出身稍好一些,是个电视台的女主持人。
丁书苗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收鸡蛋卖鸡蛋起家,一步步成为了铁道部长刘志军最大的利益伙伴。据丁书苗自己交代,早年为了能够拿到一个车皮的批文,她曾天天待在铁路局领导的宿舍外,帮领导洗内衣内裤,直到把领导感动。
丁书苗虽然不像高小琴那样会唱京剧,也不像高小凤那样能跟育良书记谈《万历十五年》,但是胜在对刘志军忠心耿耿、言听计从。有一段描写丁与刘的对话很有意思:
2008年上半年,丁书苗实际控制的高铁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刘志军对她说,铁道部主办的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要召开,要让她的广告公司协调进来参与广告业务。但她什么都不懂,问刘志军开高铁大会和她有什么关系。刘志军说,有20多家国企会参与,她的高铁传媒广告公司可以和这些国企签订合同,做广告业务。
“我问刘志军,签这些合同挣不挣钱?刘志军当时很生气,说我是猪脑子。”她看刘志军很生气,就没敢再问。之后她按照刘志军的吩咐,和张曙光对接。最终,张曙光按照刘志军的指令扩大了高铁大会赞助企业的范围、提高赞助资金数额,将赞助资金1.25亿元转入了高铁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直到昨天,丁书苗说,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事是怎么办的,只知道钱确实到了公司账上。
另外,丁书苗虽然自己长得不漂亮,但她深知这世上从不缺漂亮女人。所以在打通关系的过程中,丁书苗一路用钱和女人开道,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高小琴。
霸道书记李达康原型
达康书记在本剧中是个正面角色,然而,达康书记的身上,多少有一点原云南省委副书记、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影子。仇和是中国官场上一类官员的代表,喜欢说一不二,没黑化之前是改革的闯将,黑化之后就成了祸害一方的顶级恶霸。
仇和在宿迁任市长、市委书记时,曾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创造了苏北落后地区的经济奇迹,一手制造了“宿迁模式”。现实中的仇和,手腕一点不比达康书记软,对GDP的追求也一点不比达康书记少。
仇和在宿迁最富争议的举措,是卖掉了公立医院、学校、幼儿园。据媒体报道,他曾说过一句话让全国哗然:“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2001年起,宿迁全市开始强力推行改革,公立医院、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等纷纷变成民营。这就意味着,这些机构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能再吃“财政饭”了。
这些事彻底搅动了昆明官场。多名公务员告诉记者,仇和喊开会,所有人跑步下楼、出门、上车,一个都不敢迟到;女干部随仇和调研,不敢穿高跟鞋,否则跟不上;没人敢关手机,一位局长睡着了,没接到市委办公厅半夜打来的电话,第二天就受到仇和批评;一个下大雨的中午,仇和撑把伞,一个人站在马路上观察,看到垃圾车里的垃圾顺着雨水往下流,就打电话给正在吃饭的环保局长,要求立刻解决……
——摘引自《仇和陨落:宿迁模式的进退》新华网
在原著小说中,李达康在汉东省落后地区当一把手时,特别喜欢说“法无禁止皆可为”,现实中的仇和也喜欢这个姿态,在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时,不拘于形式,也不在意官场的潜规则。在他履职过的宿迁和昆明两地,当地民众对仇和的作风常常拍手称快,对仇和的感情也非常复杂。
本剧小说中,在最后深化主题时,曾有一段本剧中踏实为民的好官易学习,与达康书记的长谈。当时的易学习已经升为京州市纪委书记,负有监督市委书记李达康的责任。易学习言辞恳切的指出,李达康这种处处为GDP考虑的做法,客观上让他成为了腐败官员的保护伞,闹得两人不欢而散。
本段或多或少也为现实中的“李达康”最后的黑化,埋下了伏笔。
(责编:张连东、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