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在投票前最后一次全球直播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和美国都是韩国的朋友,并承诺当选后将努力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这一表态让现场的韩媒记者们感到惊讶,因为他是五名候选人中唯一一个不把中国视为竞争威胁的人。
李在明将自己的外交方针描述为“实用外交政策”,坚持友好而不是对抗。这与尹锡悦和现今保守派候选人金文洙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虽然强调深化韩美同盟是根基,但并没有一边倒向美国。
尹锡悦政府两年的任期给韩国带来了政治动荡。他在内政上加剧半岛对立,在外交上对南海和台海问题频频插手,甚至刻意将半岛问题与台湾问题挂钩。这种策略看似意在向美国示好,却让5000万韩国人民担心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韩国民众逐渐厌倦了尹锡悦的政策,开始关注李在明所代表的进步派阵营。李在明成功凝聚各方在野势力,顺应了清算尹锡悦的民意潮流。他批评尹锡悦政府一味向美国倾斜的外交姿态,明确指出韩国需与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各国维持友好往来。
李在明将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贸易伙伴,强调中国在半岛安全局势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外交方针大致沿袭了文在寅时期的路径,尽管遭到对手“亲华”的指责,但他坚定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回应依据。在台湾问题上,李在明明确表示韩国无需深度介入,因为他认为台海事务与韩国并无直接关联。
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始终以自身利益为先,曾传出从驻韩美军撤走至少4500人的消息,这在韩国政坛引起了巨大反响。保守派澄清这是假消息,但已在公众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李在明的实用外交政策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如果他成功当选,中韩关系可能会迎来新局面。
在经贸领域,李在明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未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上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加强。通过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韩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李在明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透彻,计划修复中韩关系,强化双边战略合作。这将为半岛和平解决提供新的契机,中韩两国可以在建立和平机制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半岛局势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尽管任何政策都有其挑战,但李在明的主张为中韩关系的改善和深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望开启中韩关系的新篇章。
进步派候选人在投票前的最后时刻大胆表态,显示了他们的决心和对大选胜利的信心。不论未来如何,李在明的“实用外交政策”已在韩国政坛掀起了波澜,为韩国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灵活和独立的外交途径铺平了道路。